12日,本报以《未入围企业如何中标百万平方米住宅项目》为题,报道了华山片区一楼盘购房者关于房屋安装的太阳能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质疑。
截至发稿,开发商和太阳能企业尚未作出回应,市城乡建设委和市太阳能行业协会均称,正在调查处理。
知名企业:一级能效“基本不现实”首篇稿件刊发后引起较大反响,相关单位及知情人主动来电反映有关情况,省内两家知名太阳能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近期已关注到此事。
据其了解,目前涉事项目已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包装上有“驰名商标”等国家已禁止的说法,显得很不规范;价格是2000多元,能效标识显示为“一级”,基本不现实,而且我市明确规定高层太阳能热水系统保修期为5年,一般来讲,这一价格给厂家留下的利润空间不足以支撑长期的售后服务。
在安装方式方面,按照我市要求,紧固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该项目采用打膨胀螺栓方式,破坏了墙体保温层,容易形成冷桥热桥,不利于建筑节能保温,影响墙体坚固性,年久有脱落隐患。
避雷线的安装也未引入主体钢筋中,“多个环节与我市明确规定的要求不相符”。
太阳能协会:涉事企业“未入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共有数千家太阳能生产企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和价格悬殊。
为保证质量,在2014年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后,主管部门通过委托济南绿色建筑协会向社会公开征集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产品及节能替代产品,编制了《济南市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产品推荐名录》,经济南市高层建筑太阳能应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专家组对申报产品性能和申报单位应用业绩、维修服务等方面进行评审和论证,目前共有3批24家企业入围,推荐名单全部网上公示。
据介绍,为该楼盘项目提供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未入围《济南市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产品推荐名录》。
本土开发商:坚决处理以规范市场济南本土一家房地产企业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之前曾发现与自己合作的太阳能企业有伪造能效测评报告的行为。
入围《济南市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产品推荐名录》的太阳能企业,所有的检测报告都是全的,既然该项目的太阳能企业未入围,建议相关部门检查该企业的能效测评报告是否由权威部门出具,以及其他手续是否齐全。
该人士认为,既然政府强制安装太阳能,就应有配套的要求和措施来规范市场,以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对于类似公然违反规定的企业,应坚决处理以形成警示,不然会成为反面教材,“让遵纪守法的开发商怎么想?”市城乡建设委:一定严肃处理12日,记者分别与中海地产济南公司、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对方均称向知情部门了解后回复,但至今仍无音讯。
连日来,不少购房者对太阳能安全和住房权益表示关切,呼吁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对此,市城乡建设委相关人员称正在调查处理,具体情况暂不方便接受采访,但对这类严重危及质量安全和住户利益、扰乱高层建筑太阳能应用规范管理的行为一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