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环境波诡云谲,科技圈浪潮依然奔涌不停。
大模型打开AI新世界,Vision Pro引领空间计算,智能电车超越油车,拼多多“新王”已立,智能手机狂卷创新,新硬件层出不穷,鸿蒙系统加速壮大,AI芯片驱动万物……2023年,科技产业发生了太多重大事件。
“雷科技·年度”专题火热上线,其中“2023请回答”系列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2023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2024瞭望台”系列将前瞻“剧透”科技产业2024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持续输出精品内容,致敬创新、记录时代,思考过去方能启迪未来,欢迎订阅关注。
2014 年,小米用售价仅 3999 元的 4K 电视,开启了中国普通家庭的 4K 智能时代。
尽管它的配置不算特别出色,面板的技术指标也只有分辨率这一点拿得出手,但这款电视的出现确确实实为后续的互联网电视立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样板,认为今后的电视市场将继续朝着更高清、更便宜的方向进发。
但在十年后的今年,不仅家用电视这个类目细分出了电竞电视,无线电视等细分类目,就连家用电视这个品类都受到了来自新品类的威胁,「被迫」加速对 MLED 技术的探索。
而这个为电视带来前所未有危机感的新品类,不是别的,恰恰是曾经被大尺寸电视取代了投影。
或者更准确地说——家用智能投影。
智能投影正在威胁电视的客厅地位?在用户的角度看,智能投影和智能电视的核心价值均是“大屏显示”,因此两者确实是「直接竞争」的关系。
这里多说一句,接下来讨论的智能投影也包含「激光电视」,毕竟激光电视说到底其实就是激光光源的短焦或超短焦智能投影而已。
在显示这核心功能上,智能投影和智能电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能重叠。
但不同的是,智能电视讲究的是在有限的价格和尺寸里带来尽可能均衡的体验,甚至还能在分区控光,高刷新率方面拥有领先之处。
而智能投影真正想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高亮度和大画面尺寸。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