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昨天有网友在群里面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成都:请回答1958》。
其实这篇文章是一篇老文章,发表在《成都地铁》公众号上,发表时间是2019-03-08 09:01。
这篇文章是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
阅读量已经是十万+了。
但是,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个硬伤!文章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1958年,四川还开始举全省之力,筹建省政府第一招待所,而且要求20年不落后。
...... 当时的成都无缝钢管厂工程和省展览馆都停建,把财力和物力让给了这座高43米的四川第一高楼。
两年后招待所建好,是朱德和陈毅两人取的名字:锦江宾馆。
”我看了这段话觉得很刺眼睛。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成都无缝钢管厂和锦江宾馆没有这样的关系。
我查了一下历史资料,成都无缝钢管厂是有一个很短暂的停,缓建的历史,那是在1962年的2月份。
锦江宾馆是是在1960年就建成开业了。
怎么会需要把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建设资金和物力拿起来修建锦江宾馆呢?此文的作者完全不了解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历史。
我作为一个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子弟,我认为有必要来摆一下成都无缝钢管厂的老龙门阵了。
据《成都无缝钢管厂志》介绍,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和匈牙利政府初步协商,由匈牙利提供设备帮助中国新建一座无缝钢管厂。
这是因为:建国初期,国内仅能生产口径较小的无缝钢管,无论从数量上、规格上来说,都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各种规格的无缝钢管。
即使这样,有的国防军工用管还难进口。
随着国内石油工业及地质勘探工业迅速发展,对中等口径和大口径无缝钢管的需求日益迫切。
因此,国家决定兴建一个专门生产无缝钢管的企业,这个企业就是成都无缝钢管厂。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开始了无缝钢管厂的选址工作。
一九五七年二月,以中国进出ロ公司和冶金部为一方,匈牙利综合机械公司、冶金和机械工业部及切似尔钢铁公司为一方,进行了实质性的谈判,双方签订了协议书、设计合同及第一号设备订货合同。
按合同规定由匈牙利向我方提供133毫米頂管机组、216毫米周期式轧管机组及318毫米周期式轧管机组各一套。
一九五八年匈牙利提交了设计方案,以后双方又签订了第二号、第三号设备订货合同。
1957年4月,冶金部选址工作组看上了成都牛市口以东的一大片土地,就是下面这个地图划线部分,这个地方原来是有一条成渝公路穿过的,因为要建无缝钢管厂把成渝公路都改了道,你说无缝钢管厂牛不牛!其实这个地块本来是被第一机械工业部看上的,一机部看上的这个地块本来是想建第二汽车制造厂的。
当时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厂号都编好了,叫做“424厂”。
可能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条件当时还不成熟,就把这个地方让给冶金部来建设成都无缝钢管厂了。
第二汽车制造厂后来是1967年4月1号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工建设。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地块比较大,总面积是180公顷。
后来这个地块被两个大厂瓜分了,一个是成都无缝钢管厂,还有一个是新都机械厂,说新都机械厂可能好多人都不晓得,如果说“420厂”大家就晓得了。
其实这两个名字都是一个厂。
保密厂都有两个厂名,一个信箱。
420厂的信箱是77信箱,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另外一个厂名是“65厂”,信箱是“249信箱”。
1957年8月30号,成都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以建规(57)第34号文件明确了无缝钢管厂的具体位置。
无缝钢管厂的北边就是420厂的厂址。
1958年3月冶金部正式成立无缝钢管厂的筹备组,1958年3月28号,成都无缝钢管厂筹备处正式成立。
筹备处刚刚成立的时候是在总府街招待所(就是后来的四川宾馆)办公。
不久就迁到老南门外的小天竺街197号大院办公。
网友方成还记得在小天竺街197号当时还贴得有钢管厂的招工启示。
再后来筹备处迁到厂区内,原来的德胜乡小学办公。
小天竺街197号大院又成了无缝钢管厂的家属宿舍。
我小时候就是在小天竺街197号长大的。
1958年10月19号,成都无缝钢管厂正式动工兴建。
《成都市志•大事记》一书中有成都无缝钢管厂动工兴建的记载。
上图选自《成都无缝钢管厂志》成都无缝钢管厂的第一任厂长的名字叫做方刚,我没有找到方刚的资料,有晓得方刚的网友请告诉我一声。
1962年1月15号,冶金部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八字方针,电报通知钢管厂:“大型轧管车间工程缓建”。
但是这个时候锦江宾馆早已建成开业了。
所以说用停建成都无缝钢管厂来建设锦江宾馆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钢管厂的老龙门阵还多得很,今天先摆到这儿,以后有机会再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