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里,陈列着一条枣红色毛毯,这毛毯有着颇具传奇色彩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
1937年1月到1938年11月期间,中共中央驻在延安城内西北角的凤凰山麓,凤凰山麓是党中央、毛主席到达延安的第一站。
这里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旧居和红军总参谋部的旧址。
南院的旧址就是朱德和周恩来的旧居,他们一人住一间窑洞,中间的会客厅两人共用,这条毛毯就静静地摆放在他们共用的会客室里。
记者 殷一元走进会客室,我们看到一旁的展柜里面,陈列着这样一条打满补丁的毛毯,虽然看起来极不起眼的它,却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它曾三易主人,经历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挨过敌人的刺刀,染过烈士的鲜血,凝结着在那个特殊年代几位革命先烈的深厚情谊。
这条毛毯最初的主人是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董振堂,1931年12月董振堂见朱德衣着单薄,就把自己花钱买的毛毯送给朱德御寒。
1934年10月,这条毛毯跟随朱老总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这条毛毯和朱德一起住进了凤凰山吴家院的这孔窑洞。
西安事变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返回延安,由于住所紧张,朱德邀请周恩来住进自己的窑洞。
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 刘庆在此居住期间,周恩来曾多次外出与国民党谈判,朱德总司令见周恩来风里来雨里去,衣着比较单薄,非常的不忍,于是,便把董振堂将军送给他的这条珍贵的毛毯又转赠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同志也是带着这条毛毯,经历了出生入死、生死攸关的时刻。
这次转赠使周恩来成为了这条毛毯的第3位主人,也使得周恩来和这条毛毯结下了生死之缘。
1937年4月25日,一辆军用敞篷卡车从延安驶出开往西安,卡车里坐着周恩来以及副总参谋长张云逸、参谋孔石泉、副官陈有才等25人,他们从延安出发转道西安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因为要出远门,周恩来照例把这条毛毯带在身边,山路崎岖,黄土飞扬,卡车里的人却不知道潜伏的危险正在向他们一步步逼近。
卡车很快行驶到距离延安50公里的甘泉县崂山脚下。
当卡车爬过一个山头,缓行转弯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枪响,紧接着子弹雨点般地打到了卡车上,周恩来一行遭到土匪的袭击。
卡车司机发现情况不好加大了油门,想快速通过危险区,突然一颗子弹打了过来,卡车司机中弹牺牲,而司机助手腿部连中几枪,危急时刻他用受伤的腿刹住了前行的卡车。
当天陈有才身穿西装,头戴礼帽,在卡车里指挥战斗,土匪误以为他就是周恩来。
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 刘庆当时他的随从副官陈有才,右腿已经中弹了,但是仍然很顽强地站在车上指挥向敌人反击,敌人的子弹从三面射来,当年卡车的右边似乎是一条林荫小道,没有敌人,于是在陈有才的掩护下,周恩来等人迅速从此处撤离。
疯狂的土匪,把枪口全部都对准了陈有才,交战中陈有才、曾宏才、陈国桥等11位同志壮烈牺牲,土匪翻找陈有才的口袋,希望能找到金银财宝,结果大失所望,只翻出了有周恩来亲笔签名的名片来。
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 刘庆便误认为陈有才就是周恩来,竟惨无人道地对其进行了杀戮,甚至将愤怒发泄到了旁边的毛毯上,用马刀在毛毯上砍了数十刀。
这次劫难后,周恩来叮嘱邓颖超把毛毯缝补好。
在凤凰山居住期间,周恩来曾7次外出同国民党谈判,这条毛毯一直跟随周恩来四处奔走。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周恩来为开赴前线的朱德送行时,又把这条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毛毯回赠给了朱德。
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 刘庆有一次在太行山的火炕上,警卫员把土炕烧得太热,这条毛毯又被烧了一个大窟窿,后经妻子康克清又进行了精心的缝补,朱德带着它经历了整个抗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讲解员刘庆告诉记者,如今这条珍贵的毛毯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里陈列的是一比一的复制品,虽是复制品但是每次有人前来革命旧址瞻仰,她都会把这条毛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所有的人都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进贤县融媒体中心联系方式-85670123投稿邮箱:jx5622461@163.com30711522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