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外长访华,中土都谈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土外长回国后,便对中国汽车加征巨额关税,此举有何目的?面对似乎无法避免的贸易战,中企该如何应对?近期土耳其外长访华,不仅在台湾问题上明确表示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而且还表示希望加入金砖国家,通过双边以及多边平台,推动两国在经贸、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在与土耳其外长费丹交谈期间,王毅外长也明确表示,愿与土方保持多层次交往,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间走廊”计划的有效对接,扩大进口土方优质农产品,密切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航空、旅游等领域合作。
王毅外长与土耳其外长费丹这次费丹访华,有两点令外界颇为意外。
一个是访问新疆的安排,过去土耳其没少在涉疆议题上跟随美西方鼓噪。
另一个是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土耳其不仅重申了一中原则,而且还明确表示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作为北约成员国能有这番表态,实属难得。
作为积极反馈,中方也表示愿意扩大土方的农产品。
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中土高层对话,整体氛围好,成果多。
然而土耳其外长回国不久后,就选择对华发难。
6月8日,土耳其贸易部发表声明称,自7月7日起,将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加征40%关税,而且最低关税金额为7000美元,这意味着如果中国进口汽车按加征后的税额计算,不足7000美元也必须按照7000美元缴税。
土耳其官方强调,这项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企业,以及避免国家的经常账户余额扩大赤字。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但真实原因,恐怕并非如此,而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又要发挥传统艺能,在中西方间左右逢源。
在访华寻求合作,积极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之际,土耳其也一直在努力向西方靠拢。
有不少分析甚至认为,土耳其申请加入金砖并非出于绝对真心,而是为了制造筹码,以施压欧盟尽早接纳土耳其。
近段时间,美国已经对中国汽车出手,欧盟也正在做最后决定,对中国汽车产业采取行动,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个时间节点,土耳其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很有可能是在向美欧示好,以平衡自身立场。
拜登与埃尔多安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美欧以及土耳其的动向表明,一场贸易战似乎已经无可避免,而这对我国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以中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来看,未来国内市场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恐怕不太现实,打开海外市场,走出国门将是我国汽车厂商未来的布局重点。
从国家分布来看,中国汽车的主要出口国为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英国等国。
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墨西哥以及比利时,前者是中国汽车在北美市场的中转站,后者是中国汽车在欧洲的中转站。
如今美欧都在采取措施收紧进口政策,意味着中国汽车厂商的出海之路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汽车对于美欧损害中企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方绝不会袖手旁观。
早前外交部就曾明确表示,如果美欧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
届时一场新的贸易战将不可避免,汽车领域的摩擦将外溢,当下又处于大国竞争的背景之下,所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多次访问欧洲,与欧盟成员国积极开展对话,阐明中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同时,了解各成员国的想法,以对欧盟最终可能作出的决策进行准确研判,并协调在欧中企,做好应对的准备。
王文涛对中国汽车厂商来说,最关键的应对之策还是加快在关键领域的超前布局。
美欧的关税政策无法成功阻拦中国汽车的进入,所以接下来不排除他们会采取进一步打压措施,例如从供应链着手,复刻在半导体领域的手法,对中企“卡脖子”。
所以中企不仅要“苦练内功”,而且还要对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做好风险排查,以尽可能减少贸易冲突对自身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