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压根没听说过泥炭地,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它成为碳汇领域的又一Super Star (超级明星)! 说起碳汇,还只知道森林碳汇怎么行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另一位碳汇领域的“大咖”——泥炭地!赶紧点击观看视频,弄清泥炭地为何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大功臣!《泥炭地保护》什么是碳汇?什么?你忘记了?赶紧来快速回顾一下: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碳汇的精髓就是把二氧化碳里的碳固定住,让它不再在空气中“游荡”。
(更多关于碳汇的知识:世界环境日之高逼格词汇--"碳汇"get √)不是随便什么地都能叫自己泥炭地!泥炭又称为泥炭土、草碳,是被埋在地下湿地的植物的“遗体”,经过数千万年的堆积,在较低气温、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条件下,缓慢分解而形成特殊有机物。
泥炭地是指泥炭厚度至少为30cm,或有机质含量超过50%的湿地。
[1]巨大的碳库& 重要的栖息地泥炭湿地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存储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避免里面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
泥炭地面积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3%,却约储存了400-600亿吨碳,相当于全球陆地土壤0-100cm有机碳储量的25%-43%和大气中碳库的50%-75%。
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动态会直接影响到大气二氧化碳中的浓度! 除了固碳,其独特的植被为诸多的野生动物提供着食物和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泥炭地 摄影:©TNC(赵铭石)“碳库” VS “碳源”在季节性水淹的状态下,泥炭地就能持续的固碳。
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人类为了自身发展,不断地将泥炭地排水,以获取土地。
但水位的降低可能会引起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干燥的泥炭地也更容易引发火灾。
这些都会使原本被固定住的碳重新回到大气中,原本巨大的碳库就可能变成巨大的碳源,最终加剧气候变化。
燃烧后的泥炭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