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居,荆棘生焉。
”有道之人,不以武力来征服天下,战争不论胜负,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军队所到之处田地荒废,荆棘丛生,百姓流离失所。
“其事好还”此句三层意思。
一,于民,战争容易给人民带来了伤害,使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二,于君,用兵者,以兵定事,如无节度,其殃祸会返还人身及子孙。
三,一但爆发战争,范围和时间无法控制。
乌俄战争,时间不可控,长达两年之久,至今还未结束。
影响范围更不可控,除了乌俄人民死伤无数,家园被毁外,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俄乌冲突之后出现更多地缘冲突,世界陷入二战后最混乱的安全局势;俄乌冲突造成一场巨大的人类悲剧,是二战结束以来欧洲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俄乌冲突助推了金融武器化,贸易武器化,导致美欧高通胀、高债务、低增长;全球供应链遭遇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动荡。
最不发达国家遭受粮食冲击,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制造业供应体系紊乱。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果:实现,成就,达到目的。
“果”在各家解释中有不同的含义。
王弼说:“果”如济难,善用兵者,趋向于济难而已;司马光说:“果”,犹成。
用兵是为忌暴除乱,功成则止;王安石说,“果”是胜利之词;高亨云:“果”是胜的意思,“果而已”胜了就停止。
苏辙与以上几位意思相左,他说,“果”是决的意思,“用德不能安抚,用政令不能使信服,不得以后,应该果敢地作出决定。
”在老子这段话里,“果”应该是实现,成果的意思。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善于遵道而行的人,不过想实现和谐(结果)罢了,不会过多使用武力。
战争达到想要的效果即可,不可再去强求更多的,更不可逞强于天下。
如果过度,事态就会走向反面或不可控的局面。
用兵不是为了征服天下,而是为保家护国,除暴安良。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当战胜时,不可自夸,不可炫耀,不可骄纵。
“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勿强。
”取得成果是不得已的事,事情有了结果就不能再用武了。
善于遵道而行的人,不过想实现和谐、和平而已,不会使用过多的武力。
当实现愿望时,不可自夸,不可炫耀,不可骄纵,取得胜利也是不得而已的事,事情有了结果就不能再用武了。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过多使用武力,就是过强的行为,一旦过强则“物壮而老”,“过强”就是不符合道的行为方式,必然是早衰亡的结局。
本篇叙述了三个阶段。
事前:预判到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知道一但爆发战争,范围和时间都无法控制。
事中:在战争取得结果时,不可自夸,不可炫耀,不可骄纵,知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事。
事后:能及时结束战争,不可贪恋于战争带来的胜利果实,而求强求大。
战争遵循“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原则。
延伸思考做任何事情,都是同理,不可过度强求,不可过于执着。
一旦强就是“物壮则老,就是不道”“强”字一出,很多事情就容易变了味道。
因为“强”容易失态,会向不可控的一面发展。
感情一沾“强”,就是强扭;亲情一沾“强”就是“绑架”;求财一沾“强”就是唯利是图;求官一沾了“强”就 是势利小人……因为“强”就是不符合道的原则、规律,“强”就是背道而驰。
。
人一生要学会做的就是放弃“用强”,放弃“用强”,才能顺其心性,顺其自然,顺道而行,才能学会随缘,学会尽人事听天命!才能悟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的道理,放弃“强”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