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天津的“盘头”还是东北的“大波浪”头型,和气质挂钩只要出场,绝不能输那古人在头发这件事上是咋臭美的呢?一切要从一把梳子说起三个看点,带你认识南宋缠枝牡丹纹玉梳01美出新高度!梳子都自带渐变色了?这对南宋缠枝牡丹纹玉梳是南京地区迄今发现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玉梳以和田玉制成整体呈薄片状半月形大小与成年人手掌差不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仅有1厘米宽的梳背上古代工匠采用透雕工艺琢出了三朵盛开的牡丹两朵含苞待放的花蕊其间辅之以缠枝叶而镂空最细的地方只有2—3毫米可见南宋时期高超的琢玉水平缠枝纹是我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结构活泼流畅富有动感象征欣欣向荣的生长力人称“富贵花”的牡丹则一直是国色天香的代言人“缠枝+牡丹”组合而成的CP可以说是泼天的富贵了繁复规整的纹样+精湛细腻的工艺果然,又被宋式美学碾压到了02精致女孩子怎能没有小梳子?盘一盘古人的“插梳”style古人对仪容非常重视《周礼》规定日日梳理头发每三天必须洗头沐浴称之为“栉沐”晋代诗人傅咸在《栉赋》中说一发不顺,实以为耻但梳子在古代可不叫“梳子”而是叫“梳篦(bì)”《说文解字》中记载“栉”,梳篦之总名也除了是整理头发的重要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饰品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古代传统八大发饰最早的梳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主要形成于魏晋时期△《捣练图》唐代 张萱(宋代摹本)局部穿越回唐代你会发现女孩们特别流行在头上插梳篦且一把两把已经不够看了△唐代 金背玉梳(左)唐代 金梳篦(右)宋代以来“插梳”之风更甚梳子与梳子之间也卷起来了金、银、玉、犀牛角等贵重材料均被征用奢华程度达历史巅峰△北宋 “周小四记”铭梅花双狮纹银梳(上)宋代 半月形包金木梳(下)当时为了遏制这种炫富风气宋仁宗还曾下诏规定梳子的长度不能超过四寸材质不能用贵重的牛角这对建中宋墓出土的玉梳不仅反映了宋代梳子奢华的时尚而且,据专家推断它出现的年代应该在禁令颁布后03不止防脱发跟古人学养生就对了!“不是已经秃了就是在变秃的路上”“脱发”的痛处懂得都懂那在没有各种防脱神器的古代人们是靠啥养生的呢?也许你和古人之间的距离只差一把梳子举两个“熟人”的例子他们都深谙梳头的养生之道“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苏东坡做了这个大动作后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眉山三苏祠 苏轼像一直坚持梳头的陆游到了晚年80多岁时发现白发中竟长出了黑发“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绍兴市沈园 陆游像中国历来有梳头长寿的说法每天多梳头可以疏通血脉、强身健体脱发的事儿也就顺带手解决了△如何挑选一把好用的梳子?戳视频↑一把小小的梳子“穿”发丝“越”古今不仅是兼具实用和美观的器物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健康的追求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武慧锋文案丨王楠视觉丨丁丽洁技术丨蔡子旭审校丨朱冬梅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特别鸣谢丨南京市博物总馆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责任编辑:贾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