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雕刻就是以材料为媒介进行创作。
材质对创作至关重要,而雕刻者在料与艺之间却有了争议。
不记得是哪位朋友说过,记忆特别深刻,其实大部分的雕刻都是在卖材料,对此很愤慨,好料却没有配上好工艺。
与之相反的,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提出所有的雕刻都是为材料服务,于是在“料”与“艺”之间有了争议。
此前玉雕界做过报道中,有不少玉友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中,一方认为不必花费太多工艺在料上,因为消费者更多的是为材料买单。
玉友玉雕音乐人说:“说再多没用,关键消费者认料不认工,对好料追捧,一般的料再精工没人认可,恶性循环导致差料没人雕,除非是不计成本的不求金钱的真正艺人。
”玉友玉之作说:“好的工在市场懂的人也不少,只要坚持做好,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另外一方不少玉雕师也给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对一块材料所花费的精力及价值没有超过材料,这就等于是一件倒腾料的生意人,对于雕刻还是处于一定距离。
他们举了一个直白的例子,就好比一张100块的宣纸被画家所产生的价值,材料也如此。
最为记忆深刻的是邱启敬,曾有一句发问:你到底是在卖石头,还是艺术?在争议中也有不少玉友给出一些中立的看法:玉友任希云说:“好料好工才是王道,怕的是一块好料被雕废了。
并不是每个雕工都是艺术家。
自吹自擂然并卵。
一块高货会给人很多想像空间,所以贵。
真正雕出水平的更贵,又雕不好又觉得不公的还是多审视自己的水平吧。
”玉友起风了……说:“玉是技的载体,技是艺的媒介!所以通通都卖!”玉友刘青京说:“资源会枯竭,才会更稀缺,物以稀为贵。
工艺和原料本就是两个维度的,不能拿来比较哪个更重要,之所以人们常常讨论哪个更重要,是参照当时个人与社会所处的经济形态得出来的结论,我觉得,没有定论。
”玉友Eil. 说“玉雕是工艺品还是艺术,这要看自己这么认定玉雕。
”玉雕师追求“工艺”美,却“料比工贵”,这成了雕刻创作的手艺人难“熬”的点。
一种站在“唯料论”的看法,物以稀为贵,原料的稀缺和独一性,让人们对好料推崇追捧,认为“料”是根本,在好料面前,工艺可有可无;料差,“就是做的飞起来也不值钱”。
一种则强调工艺及艺术层面,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平平无奇的料经过玉雕师雕琢创作之后,创造出要远高于原料的价值,才是雕刻的魅力。
“玉雕”,少了“雕”,也就不是玉雕,玉文化也是玉雕的文化,如果没有雕琢,一块玉石原料就是玉石原料而已。
你到底是卖稀缺的料,还是广博的技艺,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