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寻城记|宝轮寺附近的岩石 是不是传说中的白崖?

发布:2024-06-25 浏览:29

核心提示:2月28日,重庆晚报记者跟着重庆市地矿局川东南地质大队自然资源科普所所长张鹏,在位于磁器口的嘉陵江边,上了一堂有趣的“地理室外公开课”。沙坪坝亿年前在海里重庆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查阅了何江老师写的文章,提到沙坪坝地名起源,说明代万历《重庆府志》记载了这里最早的地名——沙平里(明代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沙平”后来写成了“沙坪”,为何就突然变成“坪”了?张鹏(以下简称“张”):用地质专业的话说,地质学家划分出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地质纪年一般以百万年为单位。所以,清代到现代的变

2月28日,重庆晚报记者跟着重庆市地矿局川东南地质大队自然资源科普所所长张鹏,在位于磁器口的嘉陵江边,上了一堂有趣的“地理室外公开课”。
沙坪坝亿年前在海里重庆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查阅了何江老师写的文章,提到沙坪坝地名起源,说明代万历《重庆府志》记载了这里最早的地名——沙平里(明代以“一百十户为一里”)。
“沙平”后来写成了“沙坪”,为何就突然变成“坪”了?张鹏(以下简称“张”):用地质专业的话说,地质学家划分出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
地质纪年一般以百万年为单位。
所以,清代到现代的变化,还得查一下地方志。
记:请你讲一下,亿万年前,沙坪坝是什么样子吗?张:大概在2.35亿年前的中三叠世时期,重庆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上扬子蒸发海,沙坪坝也是处于海里。
再后来,沧海桑田,海变成了巴蜀湖,再变为陆地。
也就是说,以前是百川“西入”海,如今才是百川东到海。
古人问,何时复西归,是有道理的。
记:怎么证明以前沙坪坝所在的地方在海洋或者湖里呢?张:地质学家通过放射性测年法来确定岩石的年龄。
走,我们去嘉陵江边看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紫红色泥岩夹浅灰色岩屑长石砂岩是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二段(注:地质学地层名)的地层,地质学家通过测年确定了它们形成的年代在1.65-1.78亿年前,而紫红色泥岩则是在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而成,包括上面我们看到砂岩上有很清晰的交错层理,也证明了当时这片区域是处于河湖环境当中。
▲一块瓣鳃类化石(旁白)张鹏随手捡了一小块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二段紫红色泥岩。
徒手掰开,幸运地发现有一块瓣鳃类化石。
记者:还真有化石啊?什么是瓣鳃类?何时的?张:瓣鳃类动物基本生活在水中。
这块瓣鳃类化石,可以推测它在一亿年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不过,并不是所有石头里面都有化石,化石形成的条件很苛刻,你可以想象斗转星移,亿万年的岁月变幻,能留下来的,不多。
不过,之前磁器口上游的嘉陵江段,就发现了1亿年前的恐龙化石——重庆龙化石。
在旁边的歌乐山上,也有恐龙足迹。
足迹所在的岩石在早侏罗纪的砂岩上,呈灰白色,比这块二段的红色泥岩时间更往前一点儿。
传说中的白岩(崖)就在此?▲大石上面有清代摩崖石刻——(宝)轮法(塔)记:宝轮寺附近的岩石,是不是传说中的白岩(崖)?张:宝轮寺,最初建寺在西魏(公元535-556年),有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当时古寺建在白崖之上,也叫白崖(岩)寺。
自古很多名人来此打过卡,比如明代王廷相(明代前七子之一)写了《发白崖》,提到这里有古渡口,往古之时古渡口就人山人海,明代时行人就变得比较稀少了——“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不过自然人文风光优美,和今天看到的一样,有白鹭几只仙气飘飘翩翩飞舞——“沧州鸥鹭同萧散,魏阙勋华绝是非”;清代王尔鉴写了《重宿白崖宝轮寺》,提到宝轮寺在龙隐山上,山接云长木,山中石为山之骨——“龙隐之山高以矗,云树为衣石为骨”。
▲张所长带记者看白崖岩石层你看这断落的大石,上面还有清代摩崖石刻——(宝)轮法(塔)。
不要小瞧水的力量,往外看江对面,可以看到对面的山和这边的山岩石的岩性一致,说明以前本来是连接起来的,后来受到嘉陵江水的侵蚀作用才慢慢一分为二,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清代的人,已经在一亿年前形成的石头上刻字。
记:好可惜,是风化剥落了?张:是的,受风吹日晒雨淋以及洪水的冲蚀等风化作用,砂岩是比较容易被破坏的。
岩石可以被风化剥蚀,也可以慢慢形成。
火山熔浆冷凝可以形成火山岩,岩石受变质作用可以形成变质岩,物质通过搬运、沉积、胶结、成岩也可以形成沉积岩,我们刚刚发现的瓣鳃类化石所在岩石,就是沉积岩。
你看这白崖石山,上面有草有木,下面是土,而土是岩石风化形成,岩石下又分很多地层,我们能看到稍微坚硬的那层灰白色砂岩,砂岩下面又是比较软的红色泥岩,这些都是亿万年的沉积形成的。
《巴人汲水图》原型地在这里?▲1938年版《巴人汲水图》,提到“即写沙坪坝所见”。
记:感觉这里很像大画家徐悲鸿拍卖价1.71亿元的《巴人汲水图》原型地,您觉得呢?张:我也觉得很像,但人文历史这一块需要文史专家来讨论。
这里确有套绳子在岩石打洞的痕迹,有一两百年左右的老石梯。
就此问题,重庆晚报记者还采访了相关人士。
文保志愿者雷斌:问了沙坪坝文旅委的老主任,他说画作取图原景推测应该是在中渡口,现创客港附近的一个巷子里。
《巴人汲水图》的原型,磁器口最多只能算一个“取景点”。
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朱渝生:关于《巴人汲水图》取水口确切处,原型地是不是实景地,中渡口旧石梯或者磁器口白崖古石梯是不是取景地,至今为止大家都有争议,没有第一手史料支撑,不能下结论。
(任廷聪、胡伟、廖可、毛宇剑、韩旭等诸位老师亦对本文有贡献,一并感谢)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摄影报道编辑:戴林校审:罗再芳总值班:严一格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国庆露营首选!咸宁这条线路不可错过!(户外徒步爬山)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