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闹的城市到静谧的乡村一件件灰塑作品装饰或古老或现代的建筑传递建筑艺术之美在海南岛上文昌灰塑历史最久远工艺水平最高· 2011年,文昌灰塑被列为文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23年底,文昌灰塑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00秒看懂灰塑灰塑在海南民间有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堆灰这是因为制作灰塑画师需不断用灰刀堆叠灰料然后塑形上色灰塑创作流程01制浆用贝壳灰、草筋灰、纸筋灰、红糖、糯米粉等配制有一定强度又有较强可塑性和柔韧性的灰浆(又称灰泥)。
02构图画师根据建筑空间和装饰部位的实际情况,在脑海中规划设计图案,在作业面上做一些简单的标记。
03批底用草筋灰浆制作灰塑造型的底子(有时需通过钉钉子等方式固定造型)。
04塑形用纸筋灰浆塑造物象的局部和细节处。
05上色给做好的造型上色。
文昌灰塑是穿越千年的艺术作品文昌市文化馆馆长曾小宁介绍文昌本地族群主要是南宋以后从闽南等地迁徙来到海南岛的文昌的民居风格、灰塑工艺也是那时传入岛的文昌地区的灰塑通常见于正屋的上部,包括主梁下、外墙屋檐下、门窗上方、前门镜面墙上、屋脊上方等部位。
文昌灰塑题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图案主要有如意、花草、花篮、喜鹊、蝙蝠、松鹤、山水等。
按常例,正厅主梁下方是仙桃、牡丹、花篮等图案的灰塑;外墙屋檐下多为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灰塑、寓意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灰塑,或寓意金玉满堂的“金鱼和海棠”灰塑等;门窗上方是松鹤、牡丹花等图案的灰塑;屋脊上多为广曲蛟、卷草尾、祥云造型的灰塑。
灰塑的发展是一个兼容并包的过程,这一点在海口、文昌等地的骑楼建筑上体现得很明显。
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例,这里的灰塑纹样主要为动物、植物,也有相对简约的文字和几何纹样,比如八角形、方胜纹、万字纹、回纹、盘长纹。
灰塑画师将这些或繁或简的纹样恰到好处地刻画于骑楼的罗马柱、拱券、外立面等处,实现了中西方建筑元素的完美融合。
经过一代代本地工匠的摸索,海南灰塑也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
记者在海口骑楼博物馆酒店的露台上,看到了一处卷草尾灰塑。
卷草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琼北民居构件,有蒸蒸日上之意,通过灰塑的形式呈现,其颜色更加丰富,观赏性更强。
近些年,一种新型灰塑作品在文昌出现——画师采用灰塑的工艺和原材料,在木板上创作的灰塑画。
文昌灰塑画师陈加飞创作的《泉罗春山秀》、黄心宽创作的《山光水色》《深谷晨韵》等灰塑画,颇受市场欢迎。
从凝固的建筑构件到“行走的艺术品”灰塑入琼千年演变出绰约风姿灰塑传入海南后最早是庙宇、宗祠的装饰物受到百姓欢迎后来推广应用于民居中一些民居的主人会与画师沟通将家族的历史或创业故事融入灰塑中文昌东阁镇富宅村的韩家宅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它的外墙上有一处刻着“元兴利火锯厂”字样的灰塑这件作品生动展现了百年前这座老宅的建造者韩钦准下南洋谋生,经过一番打拼建起火锯厂的创业史除了文昌在海口包道村的侯家大院琼海留客村的蔡家宅等传统民居上也可以看到精美的灰塑抬头看一看你家的房子上有这些穿越千年的“显眼包”吗?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融媒工作室、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日报新媒体中心、海南省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总监制:林绍炜 彭玉斌监制:周华岚 陈书焕 张杰 周元策划:岳嵬统筹:周圣涛 罗安明 王景瑄 李晓梅文案:刘梦晓摄像:邱洪高 陈明文 梁诗棕剪辑:陈明文后期:毛岳洋视频封面设计:毛岳洋《看鉴海南》角标题字:吴楚宴片头/角标:周达延 兰磊值班主任:王凯值班总监:史雅洁内容审核:樊学玲责任编辑:陈楚宁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