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有个小院悄悄在改变,社区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这是北三环中路43号院社区,小院内塔二楼前的小广场改造后,路面干净整洁,地面平坦。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了走访。
“以前一下雨特别泥泞,到处是小水坑,老人孩子出来进去都不方便。
”“我是小区里便民理发店的店主,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理发店一出门就是小广场,每次给老人理完发,我都得给他们搀出来才行。
”“这地坑坑洼洼的,下雨泥泞,下雪也不好走,老人走路磕磕绊绊,很不方便。
”居民们纷纷表示,改造前的小院困扰着大家出行。
北三环中路43号院社区党委书记张忠说:“我们社区塔2楼跟板1楼中间是个相对独立的小院,有居民313户,塔2楼是84年建成的,板1楼是90年建成的,属于老旧小区。
此前小区进行‘三供一业’改造,经过电力、热力跟自来水改造,造成路面反复地开挖、回填,导致路面不平。
”道路问题急需改善,为解决居民诉求,同时保障“三供一业”改造顺利进行。
在项目改造期间,对于破损的路面,社区积极联系物业及时进行修复,关注施工进度。
社区物业负责人索军表示:“我们前期积极协调施工单位、产权单位商量方案,然后带领施工单位到现场踏勘,经过多次踏勘以后,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比如铺透水砖。
施工过程当中,我们也对施工单位每天进行监督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去提高施工进度,提醒他们及时清理建筑垃圾,避免对居民的正常出行造成影响。
”项目改造期间,43号院社区与产权单位、物业多次召开协调会,推动解决道路维修工期相关问题。
在43号院社区的多方协调下,社区物业动工找平、铺砖修复路面。
维修期间,43号院社区还充分动员居民、物业保洁,清理了广场的垃圾死角以及常年堆放的建筑垃圾。
休闲广场正中间的三根电线杆,随着变电箱的改造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居民希望能够同临时变电箱一并拆除,这样社区居民活动的时候更安全、更宽敞。
本次改造近600平方米,改造完成后有2个活动区域,一个健身区域,设有十个健身器材,另外还有一个近3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可以满足小院两栋楼近三百户居民的活动需求。
“改造以后就是特别好,也安上座椅了,孩子们在这可以骑骑车,老人坐着看看孩子,也有地方坐了。
”“现在环境特别好,我们都很满意。
”居民们对改造后的小院赞不绝口。
花园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韩成凯表示:“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了解关于老旧小区的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老旧,还有房屋漏雨等民生问题,优化小区的居住环境,为老百姓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现在,一到休闲时间,社区居民就来到广场遛遛弯、聊聊天、健健身,自在又悠闲。
在社区环境改造过程中,花园路街道的“小海们”共同到现场踏勘,不断完善施工方案,解决居民诉求;居民也及时参与社区治理,为道路修缮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建美好家园;物业公司为社区环境改造提供便利,保障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多方共治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儿,花园路街道的“小海们”共同提升了社区颜值,方便了居民出行。
(记者 谢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