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我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原文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
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
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
家之有姐子,器皿不居,况姐民乎!民者敖于爱而听刑。
故刑所以正民,锄所以别苗也。
”——汉·桓宽《盐铁论·后刑》“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出自汉代桓宽编著的《盐铁论·后刑》。
“后刑”篇是关于用刑的辩论。
贤良主张“先德后刑”,“威厉而不杀,刑设而不犯”。
大夫则坚持“刑一恶而万民悦”,“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的主张。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两句的大意是:锄掉一棵杂草,能使众多的禾苗茁壮成长;惩罚一个恶徒,能使人民万众高兴。
此二句指出依法惩办那些害群之马,有助于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在作者看来,惩办奸宄之徒,犹如为禾苗锄草一样,必将得到人民的拥护。
后人常用这两句话说明应清除害群之马,以保护人民的利益。
锄头是为了铲除野草,刑法是为了使百姓遵守教化。
当道德不能起到完全约束人们行为,让人们按照规定行事的时候,就需要法律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法律一旦颁布,如果有人不遵守法律的约定,就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对违法者进行制裁。
姜太公《六韬》中说:“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乐者,赏之。
”对违法犯罪者,尤其是众恶之首的严惩,往往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这样既能对那些对违法犯罪心存侥幸的人起到警示作用,也能对那些遵纪守法的人起到抚慰作用。
锄掉野草是为了禾苗更好的成长,以法律清除害群之马是为了在民众中扬善弃恶,因此,该出手时绝不能心慈手软。
就我国目前的腐败而言,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习近平曾经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
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
我们惩治腐败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惩治这一手始终不能软。
“诛一恶则众恶惧。
”要保持政治定力,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使有问题的干部及早收手、收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同时也要抓不能腐的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中央纪委“打虎”已经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超30位省部级及以上干部相继落马。
随着几位副国级官员的“落马”,更是彰显了我们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无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没人能当“铁帽子王”。
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同时,海外“猎狐”马不停蹄,2015年,首次实现追回人员超过外逃人员,初步遏制了腐败分子外逃势头。
党的反腐力度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让腐败分子不寒而栗。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习近平以此表明我们党严惩腐败分子,加强追逃追赃工作的决心和力度,也希望老百姓能借反腐实践看到我们党正在不断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