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有一种瓷器,每当你把它对着阳光或者明灯照看时,就可以看见瓷体上有一点点象米粒般的透明圆眼。
这些圆眼,象珍珠一样的明亮,似宝石一样耀眼。
初次接触这种瓷器的人,还以为这一点点的圆眼,是用玻璃镶嵌在瓷器内哩!人们把这种瓷器称作玲珑瓷,它是世界上瓷器中名贵品种。
今天读瓷就带大家认识一下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玲珑瓷。
清乾隆 白釉玲珑瓷西番莲纹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玲珑瓷,正如“玲珑”的本义一般:灵巧、明彻、剔透。
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玲珑瓷的制作需要经过做坯、雕眼、填眼釉、干燥、施釉、烧成等步骤,其中玲珑眼的雕镂和填眼釉属玲珑瓷制作的特殊技艺。
传统玲珑眼的雕镂方法是按照画面的安排,在半干的坯体上用金属刀具逐步将坯体镂空,形成各种形状的玲珑眼。
玲珑眼雕成后用毛笔蘸玲珑釉,逐次填入玲珑眼中,填釉的速度和次数都要靠瓷工的熟练技艺来完成。
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珑瓷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
碧绿透明的玲珑瓷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被称之为“米通”、 “镶玻璃的瓷器”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在日用茶具上也达到了普遍运用。
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
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
“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玲珑小巧、剔透晶莹的玲珑茶杯,让茶人在喝茶时,更多了一份赏器的雅致,不亦乐乎!注:本文转自壹号收藏、读瓷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