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唐山的“角钢大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值得创业者思考。
唐山宏忠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子忠,在钢材市场风云变幻中,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在市场低迷时选准营销不等边角钢,不仅填补了市场缺口,占据了全国90%市场,更带起一批民营钢铁厂生产大发展,成为对唐山的一大贡献。
当人们发出赞叹称他“角钢大王”时,他笑称自己也就是个“不等边”。
唐山宏忠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子忠在风起云涌的中国钢材市场上,各路高手灵光闪现,奇招迭出,看不尽的是非成败,数不尽的壮士豪杰,潮起潮落,跌宕起伏,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自己。
王子忠就是故事里的人。
从1994年到1999年,他先后承包过一个耐火材料厂和一个钢铁厂分厂,接触了钢材市场,看到过一夜间的暴富,也看到过轰然倒塌。
这期间他感受的是通货膨胀、经济萧条、钢材市场低迷的惨烈。
就连唐钢这样的大企业一度都采取赊销,卖完回钱。
许多经营钢材的贸易商面对市场只能是一筹莫展。
王子忠却从钢材堆积如山的市场上发现一线生机,这就是不等边角钢仍然有需求。
因为不等边角钢生产一直是小规模,不起眼,所以没有得到市场关注。
他的目光定格在不等边角钢,反复进行了调研,也走了很多地方,掌握了全国市场需求大体在百万吨左右的信息,而国内生产却远远不能满足,只能靠进口。
1999年,他集中精力干起了不等边角钢贸易,合伙投入80万元,向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钢铁企业提供开发费用、图纸,请他们加工生产各种型号的不等边角钢,然后集中在自己的麾下,供应给急需的造船、机械制造客户。
那一年,不等边角钢成了快货,先付款后发货,当年就盈得了巨大利润。
2001年,钢材市场开始回暖,首钢、鞍钢、唐钢这些大公司都忙于生产建筑用钢筋、板材等供不应求的抢手快货,停止了不等边角钢的生产。
这一年,宏忠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王子忠依然认准不等边角钢具有广阔前景,那百万吨需求量对独家贸易绝对是巨大的市场。
虽说国有各大钢铁公司进入大发展的快车道,无暇顾及生产不等边角钢,几乎让这种产品货源断档,却也叫钢材贸易商目光盯住抢手的钢材产品展开竞争,不再有人注意王子忠。
但他出人意料地采用出技术、出品牌、出图纸和提供费用的方式,迅速扶植起一批民营钢铁厂来生产各种型号的不等边角钢。
当时,全国常用的国标不等边角钢有15个产品,宏忠公司生产销售达到14个。
高峰时,宏忠公司带动的不等边角钢生产厂家达到30多个,这些民营钢铁厂开足马力,产品还是供不应求,提货的排队,天天是车水马龙。
宏中公司牢牢占领着国内90%的不等边角钢市场。
2003年,王子忠成了公认的“角钢大王”。
唐山的这些生产不等边角钢的民营钢铁企业与宏忠钢铁有限公司实现了双赢。
王子忠以其独特的眼光,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带起了一大批民营钢铁企业,实现了不等边角钢产、供、销一条龙,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更为唐山市的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要说王子忠大显身手还是搞钢铁出口,他在2006年让不等边角钢等型材走出国门,成为唐山市第一家做钢铁外贸出口的民营公司。
他喜欢西方的一句谚语“天助自助者”,经常说出来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在2005年就敏锐地觉察到,中国会很快从钢材进口大国变为出口大国。
他十分关注全国的钢材市场变化,主动参加论坛讲座,了解国际型材需求。
宏忠公司从2005年底开始运作,轧制日标等边、不等边角钢和槽钢,开发出12个系列产品;接着又开发美标不等边角钢、槽钢、工字钢等三大类26个品种;随后率先开发了欧标IPE产品,由13个厂家17条生产线进行生产。
经过紧张的准备,宏忠钢铁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拥有型钢品种最齐全的贸易商。
当机会来临,宏忠钢铁公司厚积薄发,各种型钢出口源源不断,最高出口量达到50多万吨,货值近3亿美元。
型钢出口总量连续多年达到全国第一。
王子忠,1957年生于唐山古冶王辇庄乡东白道子村,唐山大地震中失去母亲和妹妹,他与父亲和弟弟相依为命。
1977年山西煤校给他寄来录取通知,他看到父亲悄悄掉眼泪,思来想去,撕掉了通知,决定不离开身有残疾的父亲和需要照顾的弟弟。
他在村里割过草、种过地,到公社搞过副业,干什么都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
他平日里好学上进,勤奋多思,干起事来却总是超前一步。
1985年,村里人开矿打矸子成风,人家打矸子,都是家里人、亲戚一起动手,累死累活,产量有限。
他一开始就是雇人,三班倒,挣钱大伙儿分,按劳取酬,他也挣下第一桶金。
手里有了钱,他就扩大生产规模。
1992年,他手中有了一批汽车、拖拉机、装载机等机械,还有多年真诚为人树立起的良好信誉,身边客户众多。
他需要帮手,就招募一批想挣钱、有素质的人合伙。
他负责出机械设备,合伙人出力,有对方一半股份,采取先收股本后分利。
合伙人不掏本儿能干事,而且能挣钱,自然就有积极性,不到3个月就收回了股本,接着就让合伙人的钱袋子很快就鼓了起来。
王子忠的宽厚真诚、言而有信,让大家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王子忠年轻时没机会上大学,读起书来总是如饥似渴,事业成功时他三次走进清华大学读书学习。
2006年第一次到清华大学,重点学习企业管理,探索构建企业愿景、规划和制度。
第二次参加了CEO总裁班学习;第三次攻读了清华大学MBA硕士。
他到清华不仅是圆求学梦想,主要是因为奋斗历程中感到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对企业如何二次腾飞感到一种困惑,到最高学府寻求解惑答疑。
再就是民营企业第二代如何继续发展,他提前做起了事业传承的准备功课,课堂上听专家学者讲解分析,深刻透彻,受到启发,灵感不断出现,让他胸有成竹。
还有就是在清华学习中,接触高素质人才多,通过相互交流,获得了更多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到清华学习,如鱼得水。
学习期间,他和清华同班同学一起捐款给汶川灾区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宏忠钢铁有限公司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201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