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779期)李自成第二次攻打开封损失惨重,守方所用“万人敌”是什么武器?且看本回分解。
第一次开封保卫战刚刚结束,朝廷的嘉奖令就下来了,首先表彰的是周王朱恭枵,崇祯皇帝着重强调了周王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同时告诫秦王、蜀王等人,要认真汲取福王、襄王等人的惨痛教训,学习周王的先进经验,咱们一家要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谁也休想夺走咱们祖宗先人留下的这份大产业。
当然,周王是自家亲戚,也是大明公司的股东,口头表扬一下意思到了就行了。
但是给崇祯打工的开封城里的一班文臣武将,就不只是口头表扬、发个奖状那么简单了。
要说崇祯皇帝真够意思,巡按高名衡变成了巡抚高名衡,别看就一个字的变化,一下子低级监察官员变成了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那个副省长右布政使蔡懋德也被提拔为山西巡抚,副总兵陈永福的副字也被取掉了,成了总兵陈永福。
为守城时做出突出贡献的陈德也被提拔为参将,成为军队的一名高级将领。
其它人员,诸如任峻、苏壮、黄澍、王燮等人,也有相应奖励,但是鉴于河南面临的严峻形式,这些人员目前暂时坚守现在岗位,待日后重用。
有奖就有罚,原巡抚李风仙,援救洛阳不力,对洛阳陷落,福王被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叫失地陷藩,属于重罪,着即撤职,逮捕入京,李仙风也明白自己犯下的罪行有多严重,断没有从宽处理这一说,于是自缢而死。
同时,整个开封城也没有闲着,为了迎接李自成再不久的将来再一次的到来,全体市民都动员起来,修城墙的修城墙,练兵的练兵。
在第一守城作战中有上佳表现的祥符知县王燮督率民夫仅用十天就把损坏的城墙修善一新。
鉴于正规军缺席第一次围城战,民团临时担当主力,在守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战后不仅没有解散原来的建制,反而更加积极扩编增强这些群众组织。
比如在原来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义勇大社,义勇大社是按照社区划分成立的民团组织,共有五个总社,分别是北门后所总社,南门前所总社,西门右所总社,东门中所总社,曹门左所总社,各有一个总社长。
五个总社共辖八十四个小社,每小社有兵五十人,由该区有忠君爱国思想、为人正派的知识分子担任社长、副社长。
义勇大社共有四千三百名民兵,这些人都是精装劳力,年轻、身体倍棒,关键是不花朝廷一分钱,这些人的活动经费一班由开封城里的富商、财主等人捐献解决。
平时进行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战时登城协助正规军守城,危机时刻还可以继续动员更多群众加入义勇大社。
总社负责修饬器械,练习士兵,制定纪律并加以监督。
开封城回民兄弟比较多,为了照顾回民兄弟的宗教特点和生活习惯,巡抚高名衡还特意设立了一个清真营,守道苏壮搞了一个道标营,这些民兵组织都选派一些军事素质好、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统率。
这些人在第二次、第三次开封保卫战中发挥了更加重要作用,打得李自成怀疑人生以至于恼羞成怒。
说完了朝廷方面,就得说李自成这边。
李自成虽说在开封城下搞得灰头土脸,还弄成了独眼,但是并不是不惦记开封,只是鉴于自身实力不够,一时吃不下这么个省会大城而已。
李自成并没有远离,而是在宛、洛之间相继打败了前来剿匪的陕西总督傅宗龙和保定总督杨文岳等人。
傅宗龙真的是一条硬汉,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打得遍体鳞伤仍然继续问候李自成的祖宗先人,恼羞成怒的李自成将这个老人进行了凌迟刑罚。
紧接着,李自成接连攻克南阳、邓州等城市,唐王朱聿镆和延津王等多位郡王丧命,收编了河南土寇袁时中,并和另一股义军领袖号称曹操的罗汝才洽谈了合作事宜。
正好罗汝才和张献忠刚刚闹翻,正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于是这两货一拍即合,并就攻打开封事宜进行了充分的协商,达成了攻破开封后,全城金银美女等财富进行六四分配,李自成占六成,曹操占四成的书面协议,真是一伙不折不扣的强盗。
这时,还有一些无耻失意文人也相继加入李自成的阵营,其中传的最邪乎的那个货叫李岩,说这货是杞县前尚书李精白的儿子,后来和一个妓女鬼混在一起,遭到家人一致反对后,就和妓女一道私奔后投靠了李自成。
因为这货出身官僚家庭,对明朝内部事情非常清楚,讨得投靠,李自成能有效利用明朝内部的矛盾和漏洞,然后进行有效的打击。
但究竟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很难说,首先,杞县就没有李精白这个人,所以,这个李岩极可能是个子虚乌有的人物。
但是另一个人的到来就不一样了,这个无耻文人叫牛金星,卢氏人,是个半吊子举人,在家乡牵扯官司后,就投靠了李自成,被委任为弘文馆学士,成为李自成的重要谋士。
这货又推荐一个神棍给李自成。
这个神棍叫宋献策,是个小矮子,据说还是条瘸腿驴,平常在开封城靠给人算命骗吃骗喝。
宋献策见到李自成后,装神做鬼说了一句话(谶语):“十八孩儿兑上座”,这明显是巴结李自成,说他命里注定能当皇帝,这马匹拍的,李自成异常高兴,对他加以重用。
也就是从这开始,李自成不再满足于流窜作案了,而有了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进京当皇帝好光宗耀祖。
随着南阳的失陷,朝廷各路进剿大军的失利,开封封逐渐变成一座孤城,尤其是南阳陷落,难民们相继逃到开封后,将各种城池陷落后的惨象绘声绘色地描述后,并着重强调,因为在年初开封人射瞎了李自成的眼睛,所以城破后,就连死人也要砍三刀的传言,顿时开封的气氛也变的紧张起来。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这天是甲子日。
城东曹门外的官道上飞驰过来七名骑兵,这几个货在城外的栅栏上慌慌张张地贴了两份告示,然后一溜烟地溜走了。
守卫城门的官兵追出来后,这几个货已经跑远了,告示的内容是说李自成要带领四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开封城,识相的话早点投降,早死早托生,不然的话,哼哼,要你们好看,后果自负等等。
该来的迟早总会来,开封的人民群众也不是吓大的。
还和第一次一样,城中的主要官员也做了分工,具体如下:巡按御史任浚负责守卫曹门,开封府的知府吴士讲、推官黄澍协守;祥符县知县王燮负责守卫北门,管河同知桑开第、周王府的承奉官曹坤、乡绅张文光协守;左布政使梁炳负责守卫东门,都司谭国祯协守;守道苏壮负责守卫西门;河南巡抚高名衡和总兵官陈永福负责守卫南门,二人同时也负责随时增援东门和曹门。
城里刚布置完毕,军民分发了武器,刚刚登上大城,李自成就来了。
二十三日下午,李自成和罗汝才手拉手就来到开封城下。
这两货带来多少人呢?四十万,其中所谓的悍贼有三万多人,其余的除了当地的一些土匪武装,大部分都是裹挟而来的各地群众,这些人为了能吃饱饭,跟着闯王出来混,结果是吃的最少,干的最多,还都是从事一些高危险的工种,比如在城墙上打洞,爬城墙等。
这次李自成汲取了上次过于靠近前线的教训,把大营驻扎在开封城外应城郡王的花园中,花园靠近黄河大堤,距离开封城还有十里路。
罗汝才驻营在繁塔寺,位于开封的东南方。
李自成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开封的东门和曹门。
四十万大军屯集在开封城下,一场血战就此拉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腊月二十三,正是北方的小年,这群货们也太会挑时间了。
二十四日,就在李自成完成对开封城合围准备攻城的的关键时刻,督师丁启睿率领三千秦军赶了过来救援开封。
这批援军叫开了北门瓮城的月门,正在入城的时候,李自成的人马也到了,一看城门大开,发了一声喊也向城门冲了过来。
精明强悍的祥符县知县王燮正在北门上巡视,一看涌入瓮城里的有官军和农民军,当机立断,马上命令关上主城城门,把人都挡在瓮城里。
已经进城的丁启睿拿出尚方宝剑,要求王燮开门放人,王燮说这么大的事当不了家,需要请示领导。
丁启睿说快点去请示,不然都来来不及了,因为城外已经展开了激烈短暂的交锋。
经过层层上报,最后周王的批示下来了,守城要紧,王县长做的对,可不敢开门。
一看周王发话了,丁启睿也不敢再说啥了。
除了丁启睿标营的二百人马安全进城外,其余三千人马全部投降被俘。
孙传庭的秦军至此全军覆灭。
鉴于以往秦军伤害李自成太狠,李自成简直恨不得扒了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
现在落在老子手里,还会有你们好下场吗?这些人于是成了虐待对象,受尽了凌辱。
许多人受不了虐待,私下里发了几句牢骚。
这些话传到李自成耳朵里,李自成本来就不待见这帮老乡,再加上心情不好,在正月初三那天,把这帮人全部斩首后,扔到应城郡王的花园荷花池里。
此时,瓮城已经有很多农民军了,外边的还远远不断地往里挤。
还有许多人搬来梯子靠到城墙上,顺着梯子爬了上来。
开封大城岌岌可危。
眼看大城就要失去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燮一看形势非常危机,立马出了重赏:打下一个贼兵,赏元宝一锭。
回回营的一名将官叫李耀,手持大木棍,一棍把一名登上瓮城垛口的贼兵打了下去,手下的几十个回族兄弟一涌而上,把其他登上城的人员也都清理了下去。
王燮把元宝发给回族兄弟后,又给出了新的悬赏,谁能堵住瓮城的月门,同样也有重赏。
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背来沙袋,从大城上投了下去,不一会,月门就被沙袋堵了个严严实实。
隔断了城外和瓮城内的联系,接下来的活就简单的多了,瓮中捉鳖。
王燮带领大伙从城上投下大量的石头、火把,不一会,就把涌进瓮城的几百名敌兵消灭干干净净。
瓮城争夺战虽然激烈,但很短暂,只是总攻前的一个序曲,李自成也没有侥幸心理,指望依靠突袭能够成功。
当天夜里,李自成一声令下,几万名农民军背着门板,在弓箭手的掩护下,越过壕沟,冲向了曹门到北门之间城墙,用手中的家伙对着城墙丁丁咣咣就是一顿狂砍,总攻正式打响。
面对李自成的挖洞战术,开封城不仅经验丰富,这次还做了充分准备。
守城士兵将事先准备好的巨石檑木投了下去,这些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质势能巨大,只要砸中,门板下面铁定就是几个肉饼。
在冒着被砸成肉饼的风险,李自成的工程队卓有成效,竟然在十里长的城墙上开凿出大大小小十几处洞穴。
这样一来城上投下的砖石就不再起效果了。
敌变我变,面对敌人钻进洞里的现状,城上也迅速转变了战术,不再一味扔滚石檑木,而是扔下更狠的东西——柴火。
这些点燃后的柴火里面还夹杂各类助燃发烟的火药,钻进洞的哥们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呛死,真是苦不堪言。
为了保住曹门下面经过千辛万苦挖出的打洞,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这两天,李自成的炮兵部队和开封城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城墙上的官兵在制高点上占着绝对优势,两天下来,在大炮的对轰中,农民军死伤惨重,但是城上的官兵伤亡也不小,在最危急的关头,全城实行了总动员,要求家家户户都要派出壮丁上城战斗。
二十七日,曹门到北门之间相对比较薄弱的城墙在地洞和大炮的双重作用下,终于坚持不住了,轰然倒塌出一个两丈多宽的口子。
城外的那群饿狼一看机会来了,蜂拥而入,步兵在前,马兵在后。
缺口处的官兵和义勇大社的壮丁们拼命扔石头、射箭、燃放大炮。
这时,总兵陈永福率兵急援,同时用大炮轰击城下,农民军死伤累累,攻势被暂时打退,回家休息、吃东西补充体力,一会再战。
当务之急赶紧堵住城墙缺口,不然在下一波更加猛烈的进攻中,就很有可能坚持不住。
巡抚高名衡指挥人把周王府和上方寺的各处大门全都拆除,运到前线,插在缺口上,填上麻袋压实。
义军兄弟们休息完毕后,回来一看傻眼了,这两天的活白干了,还白白搭上了好多人命,整个情绪极其低落。
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都很疲惫,这时最考验一名指挥官的时刻到了,高名衡和陈永福明显察觉到城外这帮哥们士气低落,就继续发挥不怕疲劳、不怕折腾、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连夜组织了三千名敢死队,趁着城外哥们们呼呼大睡之际,缒下城墙,杀入对方营中,一通大砍大杀,等这帮家伙做出反应的时候,早都撤回到城墙上了。
二十八日,血战。
二十九日,除夕,继续血战。
看来李自成是不打算让大家过个安生年了。
为了加强曹门的防御力量,义勇大社又调来几百个壮丁上城守御,但是面对李自成的主要进攻力量,仍显薄弱。
这时,曹门总社的社长李光壂拿出千贯铜钱放到城上,现场开始招兵,来的人发粮食、发现钱。
这一招很好使,大批群众蜂拥而来,都愿意参军报国,同时保卫自己家园。
李光壂,字康侯,号熙亮,开封府祥符县人,是开封府学的生员,他不是曹门左所总社的社长,原社长身体不好,一直在家里养病,于是祥符县令王燮紧急任命李光壂为总社长。
作为曹门总社的社长,李光壂亲自参加了以后的开封保卫战,为守卫开封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当事人,后来还写了一本书《守汴日志》,成为研究开封保卫战的第一手资料。
在隆隆的炮声中迎来了崇祯十五年的大年初一。
这一天,李自成想当然地认为城上的群众和士兵都回家过年了,组织了好几万骑兵和步兵,在东南西北都展开了攻势,走在前边的是胁从来的各地饥民,后面跟着的是李自成的精锐部队。
大炮先轰,然后人上,死了一波,再上一波。
反正这回人多。
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李自成发起一波比一波更加猛烈的攻势。
开封城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亲自上城指挥战斗。
据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陈永福头盔上用来装饰的红缨被城下的箭射中了,高名衡亲自搬起石头扔到城下,也不知道砸住人没有,但是精神可嘉,做出表率、值得表扬。
守城官兵拼命地燃放火炮、射箭、扔石头、扔柴火捆。
最有杀伤力的就是万人敌了。
万人敌最早出现在袁崇焕宁远抗击后金的战场上,发明者也不知道是谁,具体做法是在棉被里洒满一层火药,在铺一层棉花或者芦花之类的东西,点燃之后扔出去就行。
这玩意制作简单,威力巨大,点燃之后还四处乱飘,一旦沾到身上还扑不灭,即使就地驴打滚也不行,尤其是对付穿棉衣的人群真是再好不过了。
另一种万人敌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有铁壳的也有泥制外壳的,里面装上特制的爆炸力强的火药,在掺加一些铁钉等物品,密封好,用的时候插上引线,点燃后有多远扔多远。
这玩意就是一个大炸弹。
守城的明军开始不愿使用这个破坏巨大的炸弹,这倒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而是害怕这玩意把城墙炸塌,得不偿失。
这时也顾不得许多,万人敌也像放鞭炮一样,拼命的往城下丢。
万人敌威力惊人,给攻城人员造成巨大杀伤和心理恐惧,终于抵挡不住,抛下一大堆尸体后像潮水一样退了下去,这些货们又是啥也没捞着。
也有几十个二百五冲上了城头,但是全部被守军活捉后,砍掉脑袋后挂在城墙上进行展览。
连续几天的作战,搞得李自成伤亡惨重、筋疲力尽,但是开封城依然坚固如初,照这样的打法,估计四十万人全部填进去也不够呀,必须转化思路,改变战术,采用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攻城战术,确保能用最小的伤亡换来最大的战果。
李自成和自己的智囊团本着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的原则,进行了头脑风暴,那个狗头军师、神棍宋献策线上了自己的锦囊妙计,并拍着胸脯说,这些妙计是我宋某人多年行走江湖积累下来的经验,百试不爽、绝对有效,并做出无效不退款保证。
那么结果怎样?且看下回分解。
(文:向林)参考资料:《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