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丨[英]彼得·阿克罗伊德摘编丨安也《泰晤士:大河大城》,[英]彼得·阿克罗伊德著,任明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
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泰晤士河长215英里,可以通航的长度是191英里,是英格兰但不是大不列颠王国最长的河——英国境内的塞文河比它大约长5英里。
但它一定是世界上能够拥有如此显赫历史的最短的河流。
它流经英格兰9个郡的边界,这再次证明了它既是界限又是防守要塞的地位。
它将威尔特郡与格洛斯特郡分开,将格洛斯特郡与伯克郡分开,将牛津郡与白金汉郡分开;并在前行的过程中,将萨里郡与米德塞克斯郡(或者不那么优雅地被称作“大伦敦地区”)、肯特郡与埃塞克斯郡分开。
它在遥远的过去守护了这些曾经属于部落的土地,也将守护它们到可以想象的未来。
特纳的《柳树》以凯尔姆斯科特(Kelmscott)附近的泰晤士河为背景。
泰晤士河沿岸共有135座桥,特丁顿以上的河段有44道水闸。
目前仍有20条左右大的支流流入泰晤士河主干道,其余支流如弗利特河等已经消失在地表以下。
它的“流域”——从雨水及其他自然力量中获得水源的区域——占地约5264平方英里。
它的水源也来自数目众多的泉水——很多位于森林里或是靠近泰晤士河的溪流处。
有一眼泉水位于牛津郡斯诺顿山脉山脚下的森林里,人们称其为永远新鲜、永远常新的“永恒之泉”。
河在特丁顿附近的平均流速——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潮汐水流与非潮汐水流交汇的地方——经测算为每天约11.45亿加仑(52.05亿公升),大约每秒 2000 立方英尺(56.6 立方米);目前流速在每小时1/2 至 2½ 英里之间。
河水流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水文学家称作“河流谷底线”的地理因素。
河并非是以一种笔直、向前的线条流动的,而是混合了内部水流及表面与河底的各种水流,以曲线或螺旋状向前流动。
超过 95% 的泰晤士河水的能量消失在河的湍流及各种摩擦之中。
泰晤士河流淌的方向因此是具有狂想性质的。
人们也许会认为它应该往东流,但它拒绝任何简单的猜想。
它在亨利的上方和特丁顿那里流向东北方,在阿宾登上方流向西面,在库克姆那里流向南面,在马洛和金斯顿上方流向北面。
这些都与它变化多端的曲线有关。
它并不像幼发拉底河那样迂回曲折——据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说法,航行者曾在三天中不断重返同一个村庄三次——但它是环形的;它的专长是“绕大圈”。
这使得沿河岸的旅行者要花上两至三倍的时间来完成沿公路的同伴所完成的同样距离。
泰晤士河教你慢慢来,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世界。
诗歌总是强调泰晤士河与人类社会的目的性与现实性的相似河流流过语言。
我们在各种可以想象得到的情形下,都谈到了它的影响。
它被用来表达生与死、时间与命运;它被用作持续与消解、亲密与短暂、艺术与历史以及诗歌本身的比喻。
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第一次发明了“意识流”一词,在“意识流”中,“脑海中每一种明确的意象都被浸泡在……围绕着它自由流淌的水中”;可以说它就像河水那样在流动。
然而河也是潜意识的一个象征,代表着深度及不可见的生命。
《阿宾顿》,特纳(Turner)作于1805年。
在有关运动与变化的无止境的循环中,河也是永恒的象征。
它是为数不多的、很容易就能为人们所理解与欣赏的象征之一。
在持续不断的思维之流中,人的思想与灵魂可以开始考虑自身所可能拥有的不朽性。
在诗人约翰·德纳姆(John Denham)的作品《库珀的小山》(Cooper’s Hill,1642)中,泰晤士河是人类生活的隐喻——刚开始时是那么微小,接下来的旅程又是那么自信,最终被纳入海洋的命运又是那么不可避免: 急着去向大海致敬,就像有限的生命去会见永恒。
有关泰晤士河的诗歌总是强调它与人类社会的目的性与现实性的相似。
河的个性从开始时的纯洁,到后来在与商业世界的广泛接触中发生了变化。
河在幼年时是纯洁、无辜、清澈的,等它被城市紧紧囚禁起来时,它变得阴暗而污秽,被贪婪与投机所污染。
河的这种退步也代表了人类生活与历史的某种范式。
然而河相对于它所隐喻的对象,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河总是重返源头;河的腐败是可以被改写的。
这就是为什么宗教洗礼仪式被直觉性地与河流联系在一起。
泰晤士河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救赎与更新以及从时间本身“逃离”这一希望的象征。
罗塞特(Rossetti)的《水柳》。
每一代艺术家都被泰晤士河所吸引。
它是世界上被人画得最多的河流。
当华兹华斯(Wordsworth)在低潮时观察泰晤士河,他看到伦敦“伟大的心脏”“静静地躺在那里”;在这里他所使用的是一种与人体循环相关的想象。
在这里,河就像是人体中的血液,充盈着周围地区的静脉与动脉,没有它,伦敦的生命就会终止。
沃尔特·雷利爵士(Walter Raleigh)在他位于伦敦塔的牢房附近散步时,对着泰晤士河沉思,感叹“通过血管与动脉在人体分流的血液,也许可以被比作这些通过地球上的小溪与河流所负载的水”。
他在牢房里写下了《世界史》(History of the World,1614)一书,受泰晤士河水流的深切影响,将其作为人类命运的范本。
泰晤士河被用作万事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相继展开的一个象征,在它身上携带着过去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重负。
对雷利来说,时间的货轮离开源头以后,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令人疲倦,人类生活也变得越来越黑暗与深不可测,越来越不纯洁,越来越容易受到接连不断的事件的影响。
在其所撰写的历史中,雷利注意到人与河流有一点有所不同,他声称:“对人类生活的潮汐来说,一旦开始转变与衰退,就是永远的衰落与退潮,永远不能重新奔流。
”被视为道德镜子的泰晤士河泰晤士河也被看作是一面道德的镜子。
随风摇摆的灯芯草和柔软的柳树为“何为谦卑与自制”做出了形象的说明;河两岸卑微的野草也因其低调与从不卖弄而获得了赞美。
有哪位曾在河边探险的人没有更懂耐心、忍耐与警觉的价值?约翰·德纳姆在一种更深远的层面上将泰晤士河作为本土讨论的对象:哦,我能像你一样流动吗?将你的水流作为我尊贵的榜样,因为它就是我模仿的对象;虽然深,但是清澈;虽然温柔,但并不沉闷;强壮而不易怒;圆满,而不溢流。
这里暗示着泰晤士河代表了一种值得追寻与追求的英格兰的尺度、一种美学的和谐,同时德纳姆似乎也在谈论“英国性”本身的一些特点。
泰晤士河是它所流过的这个国家的隐喻。
它谦虚而温和、平静而丰富,有力量而不暴烈;它不是炫耀式地令人印象深刻;它广大而不无边;它避免极端;它蜿蜒寻找自己的路而不需要强硬的改道与干预;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价值;它是一条讲求实际的河流。
莱德考特桥(Radcot Bridge)是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桥——公元958年有一份撒克逊人的文书提到了它的存在。
今天它被归属为泰晤士河的一条侧流。
当澳大利亚前总理罗伯特·孟席斯(Robert Menzies)前去兰尼米德参观时,他深受感动,给这条“不慌不忙的英格兰个性”的“秘密之泉”以极高的评价。
这种将土地与人、将地球及水的特点与居民的个性互相认同的做法,至今仍是切中要害的。
在泰晤士河与其周边的居民之间,有一种内在而亲密的联系,即使这种联系并不是很容易就能被看出来。
于是在某种意义上,泰晤士河成了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将土地与河流温柔地拥抱在一起,为那些彼此迥异的地区提供着凝聚力与团结。
它为一种共同文化的成长与扩散提供了可能。
它在显著的差异中创造了和谐。
仅就这一项能力而言,在“英国性”的打造中,它就比其他民族“特色”做出了更多贡献。
理想的英格兰生活——茅草覆盖的小屋、乡村的绿野、鸭塘、篱笆拦起的田园等,都来自泰晤士河沿岸风光。
泰晤士河是这些与“英国性”相关的“白日梦”的源泉。
旅行者只需去过库克姆、潘博恩(Pangbourne)、斯特雷特利(Streatley),或是泰晤士河沿岸上百个乡村或小镇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意识到泰晤士河在打造英国民族生活特点上所具有的长久重要性。
《铁路、蒸汽与速度》,显示了特纳对位于美登米德的大西部铁路桥的鲜明印象。
特纳生在河边,也死在河边,他一生描绘了泰晤士河的各个方面。
泰晤士河是特纳发挥想象力的一个工具,也是他灵感的源泉。
罗马人所称的“公共的”河流泰晤士河一直是通衢,是前哨,也是攻击的路线;是游乐场,也是下水道;是水源,也是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