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人如果想去哪儿,一般很少记街路名儿,基本都是记住饭馆子、加油站什么的。
还有一些,就是多少有点儿历史的,也就是早些年大家约定熟成的叫法,一直叫下来的。
后来年轻人也叫习惯了,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叫?发现很少有人能解释明白。
还有一些地名,可能由于一些老建筑的搬迁改造,都被大家淡忘了。
你会发现,它们中,一些进入了历史,不再被人记起,而另一些,则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1、加油站:三好加油站、小南加油站这俩地名儿,其实并不能称其为地名。
三好加油站:位于文艺路、三好街路口,因为附近地区就只有这一个加油站,而且在路口非常显眼,所以被大家熟知,一提全知道。
小南加油站:小南加油站么,在南关路上,由于沈河区南部,大南街、小南街加上五爱市场附近路网复杂,又多单行线,而又很少有人称呼南关路这个名字,于是想打车去南关路的人就很简单的称目的地为“小南加油站”。
嗯,对,按说这种名字,应该都是出租司机大哥们给起的。
出租司机什么地方最熟啊?当然是加油站啦!不过话说回来,这都是当年的事了,如果现在跟司机大哥都得提加气站了吧,哈哈。
现在沈阳出租车都加气儿了说。
2、大饭店:生日城、大家拿生日城:论说什么地方最容易被记住,沈阳人答:除了加油就是吃呗。
沈阳滑翔小区兴工街南八马路路口,一座饭店,在这旮红火了很多年,所有人去滑翔一提生日城,全都知道。
当年,沈阳好饭店不多,这种大体量的饭店更少,况且,给老人过个寿,办个婚宴啥的,基本选这旮都老体面了。
虽然这个饭店已经不再营业了,但“生日城路口”这个地名是留下了,大家还都这么用。
大家拿:大东区大什字街和大东路交叉口,这旮90年代末的时候,那时候沈阳刚兴起自助餐,这旮就开了这么一家。
当时名字起得特别好,叫“大家拿”。
三个字就把自助餐的本质说得清清楚楚的,可不嘛,不就是大家交一样的钱,然后大家进去随便拿嘛。
当时在大东区红极一时。
但是有兴有衰,虽然饭店不在了,但很多大东区的老人儿还是习惯管这个路口叫“大家拿”。
3、一拐弯:这个地方就是指的皇姑区塔湾交通岗。
原来这地方没有交通岗,只有崇山路往保工街拐的一个大拐弯。
当时皇姑的人就都管这个地方叫“一拐弯”,一直延续下来。
不过现在又有一个叫“大拐弯”的地方,这地方在松山西路一直到丁香湖的路口那儿,也是因为有一个拐弯的路,所有称之为大拐弯。
如果你想打车去塔湾或是丁香湖,这俩“拐弯儿”您可千万别说错喽!4、高楼:就算你对铁西不太熟,但对铁西所谓的“高楼”这个地方还是挺熟。
其实它全称叫高楼香鸡,这个扒鸡店现在还在那里经营。
当年,80年代的沈阳,也基本没什么高楼啊,就在兴工街建设大路路口南侧,有这么一个十层楼的小楼,那在当年,那可以相当高大上的建筑了。
于是有做扒鸡的人,在楼下开了个店,名字就叫高楼香鸡,结果大卖。
然后这个交通岗就被人记住了,叫高楼香鸡。
原来也有人叫雪花啤酒厂交通岗。
可是这两年雪花厂搬走了,就剩下“高楼”在这旮站岗了。
你现在站在这个路口往西一望,从20几层到40几层的高楼大厦,成片成片的。
现在的所谓高楼早已名不符实,只能算是当年记忆的一个承载了吧。
5、小白楼:很多沈阳约定俗成的地名里,我们熟知的一些都是80年代以后大家叫开的。
这个皇姑区的“小白楼”,可应该算是沈阳近代的口口相传。
在皇姑区延河街昆山路路口,在日据时期,曾经有过一个日本人盖的白色小楼。
由于年代变迁,这个小楼早已不存在了。
但是小白楼这个名字却一直留传到现在。
这里的公交站牌上,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小白楼”。
6、南八条:南八条这个名字,也是日据时期的产物。
指的是和平南大街和南八马路交汇路口的这一片地区,也就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往南一直到辽宁体育运动系的大片地区。
至于为什么叫南八条,还真不是太清楚,哪位大仙可以指点下?7、长客:沈阳崇山东路快到柳条湖立交桥的这段地区,沈阳人称之为“长客”。
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一个“长客总站”,去这里赶车的人都习惯于称之为“长客”。
可最近几年,随着长客总站迁到大东龙之梦广场,这个长客总站在2014年进行了迁除。
从此,这里不再是车水马龙的长客总站了,但长客这个地名,却化进了沈阳人的血液里。
所谓总站虽迁,“长客”永存。
8、一米桥:这个地方,在大东区合作街往大二台子方向的工铁桥处,这里,原来是没有工铁桥的,原来只有一个一米高的小桥,但当时的合作街还不是大马路。
当时有很多高一点儿的货车,走到这儿的时候,不是被这个只有一米高的小桥卡住,就是被迫绕道。
所以,由于事儿出得太多了,在沈阳也就出名儿了,“一米桥”这个名字也就不胫而走。
但现在这里的工铁桥还是挺气派的,再也没有把货车卡得没脾气的一米高小桥了。
所以,这个一米桥的称谓,也正在被现在的年轻人遗忘。
9、大镜子:在大东区横街和德增街的路口这儿,老人儿都管这个地方叫“大镜子”。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知道这个名字了。
那是因为,当年这里曾经立了好多年一面大镜子,使路过的车可以看到交叉路口的路况。
因为,这个大镜子后身就是当时的沈阳市制镜厂,那个大镜子就是工厂的大广告。
后来,制镜厂拆迁了,大镜子也没了。
现在看,大镜子这名字也基本快作古了。
10、大鸡仔儿:这个名字应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个地方在大东区一环的滂江街与航空西路的交叉路口,离107中学很近。
这个大鸡仔儿的来历,就是因为,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有一个总卖鸡蛋的副食店,由于当时副食品供应很紧张,买鸡蛋就算有鸡蛋票也不见得买得着。
所以,当时这个总有鸡蛋卖的副食店还是远近离名。
所以,当时很多老太太习惯于称之为“大鸡仔儿”。
东北土话里习惯称鸡蛋为鸡仔儿。
当时俩老太太打招呼,一问:你上哪呀?那个答:上大鸡仔儿。
多少有点儿亲情里道的感动,和互道黑话的东北情怀,哈哈。
11、二百胡同:二百本身就是这个地名,其实是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的简称。
这个地方就在中街步行街里,路北,最高的一个有圆顶塔楼的建筑,就是原来的第二百货商店,80年代的时候,如果你在中街约人,直接说我在二百等你,就一定不会找错。
不过现在,在二百大楼和沈阳春天中间,突然冒出一个胡同来,之所以大家叫它二百胡同,是因为,这里基本成了中街的小吃一条街了。
从麻辣烫到鸭血粉丝,从双皮奶到熏肉大饼,这里,太多的小吃吸引着年轻人了。
所以,这个称呼还是沈阳年轻人叫起来的呢。
如果你有空到中街,不妨一造哦。
12、板儿行:这个地方在小北关街往惠工广场的团结路路北,全名为惠工家俱装饰材料市场。
当年因为这里全都是卖装修用的板材板料著名,所以很多人力车和出租车都习惯称之为“板儿行”。
13、煤建五营:小北关街往北站敬宾街方向走,有一个小北关街202号巷。
这里往北的一大片地区,一直到火力发电场,都称之为煤建五营。
只知道这地方是个煤场,至于为什么这么叫,还真是不知道。
14、烟厂胡同:这地方在中山路和平大街岗附近,准确地说,应该是北七马路从柳州街到和平大街这一小段儿。
因为这段儿路的北边就是著名的沈阳卷烟厂,因而得名。
之所以烟厂胡同有名,还是因为90年代,这里自发兴起的“约会风潮”。
年轻人搞不上对象的,都爱到这里转转,万一看着顺眼的了呢?不过,现在沈阳卷烟厂也搬迁了,这条街的人气也早早地衰落下去。
15、商圈儿:这个名儿可能有点儿开玩笑的意思吧。
这地方其实指的是和平区太原南街民主广场转盘地下的商业街。
这个商业街是属于“时尚地下商业街”的一部份。
但由于这旮已经是“时尚地下”的南端,而且地下商业场到这儿呈现出一个圆盘型、层层递进的形态,一般没来过的基本都会走转向喽。
所以就有人戏称之为“商圈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