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大家千万看好自己的孩子”“器官移植,直指儿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最近,部分网民在网络对“上海成立儿童大器官移植中心”一事进行如此解读,并配发相关视频,引发了议论。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相关言论是对今年5月21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立“儿童大器官移植中心”的歪曲解读,实为罔顾事实的恶意关联、阴险影射、造谣诽谤,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记者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澄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专科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董岿然教授告诉记者,儿童器官移植是点燃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生命之光的关键技术,也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对于一个城市、一家医院临床综合诊疗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因此国家卫健委对于器官移植机构资质的审批是非常严格的。
目前国内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中也仅有极少数具有器官移植资质,复旦儿科是上海市唯一同时具备心、肝、肾器官移植资质的儿童专科医院。
儿童器官移植手术中的器官是如何获取的?专家强调,对于每一例潜在器官捐献病例需要经过院内、市级专家两个层级的审核,确认疾病状况符合器官捐献指征,才能由市卫健委指定的OPO单位和官方认证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来启动后续器官捐献流程,最终的器官捐献和获取也是由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器官捐献协调员共同见证。
另一方面,政府建设“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简称COTRS)”平台,统一管理全国的器官捐献与分配,每一例等待移植的病例都需要在此系统内进行登记。
按照供受体双方双盲的原则,COTRS系统有详细的分配规则,包括年龄、地区、疾病状态评分等,促进每一个捐献的器官都能分配到合适的受体患者。
目前儿童开展的心、肝、肾等三种大器官移植中,肝移植主要是亲体肝移植,绝大部分为患儿的父母供肝。
心脏移植的供体均源于COTRS系统网络分配,儿童肾移植的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