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我在榆林市靖边县市民活动广场上一处绿化带里拍到的照片,照片上的植物是野刺梨。
这张照片让我有多份惊喜,一是我以前只是在资料上看过,没有见过实物。
二是一直认为只有在气温高的地区可以生长,没有想到野刺梨居然现在可以适应榆林的气候了,可能是气候变暖,也可能是野刺梨适应性增强了。
在百度百科里查到的信息居然写的是“生活在热带地区”。
这下要颠覆许多人的认识了。
我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榆林地区大力推广野刺梨种植,发展以野刺梨为原料发展加工业,一定会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我把这个想法与林业部门进行了沟通,但并没有引起其重视。
我提出这一想法是基于以下的背景:联合国气候大会对陕西省毛乌素沙地的治理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毛乌素沙地创造了奇迹,生态实现了逆转。
但是在沙地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当地群众不能从樟子松林获得长期经济收益。
由于樟子松比较适合沙地绿化,所以樟子松被大力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生态效益明显提升。
但是樟子松不具备经济效益,老百姓还需要从农业上获得生活和发展的资金。
二,由于在人工种植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和效益,导致樟子松成林后,树种单一,病虫害加剧。
防治病虫害已经成为一个头疼问题。
三,目前以沙生植物为产业链的项目很少。
大多以种植沙葱,沙棘为主,加工的比较少。
因此我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抓住到野刺梨适应榆林气候后治沙可以兼顾经济效益给当地带来的机遇,大力推广野刺梨种植,发展野刺梨产业,让野刺梨成为榆林的一张名片,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