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我在小学五年级出类拔萃的优异成绩,是非常出彩的。
有一回,武老师家访,曾向家父母坦诚相告,只要升学有一个农村孩子的名额,他必鼎力推荐,我是不二人选。
时轮已是七四年。
其时,升学率全面回升,全班级学生全部小升初。
初中的首任班主任张仪,一个矮子凸顶的中年人。
整个一学期,或因班主任如走马灯一般,频繁轮换。
我开始迷恋语文历史地理生物诸科。
班主任兼历史地理老师H是一个不学无术半文盲者,唯是成份赤贫,政治思想好,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最佳凭证。
然H老师还是在讲课时暴出笑料。
其一是将秦皇之"假父"嫪毐(Laoai)读作谬毒(NiuDu),在师生间引为笑谈!其二是将"柴达木盆地"读作"柴达木盘地"!这个笑话被D公社王书记于全体师生大会上不提名批评道:有的老师讲课,学术不严谨,误导学生,把"柴达木盆地"读作"柴达木盘地"不求甚解,自以为是。
不过,也错不到哪里去,只是"盆"比"盘"深些,"盘"比"盆"浅些罢了!……班主任如此不负责任,学生便如一盘散沙,放任自流。
我在几个顽皮学生纵拥下,开始逃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逃课后干吗呢?去芨芨滩骑驴,骑马,骑骆驼。
骑驴犹可操纵,骑骆驼则讲究捉驼技巧。
须待驼群来淖尔饮水时,选择鼻孔横穿短木楔的熟驼逮住。
在短木楔系一根长绳,然后学习骑骆驼者,口中念念有词:哨,哨,哨……骆驼一边"嗷嗷嗷"鸣叫着,十分驯服地卧在滩地上。
一峰驼峰间可骑两个人。
生驼非但不听口令,反而用口囊中的绿草沫"嗞嗞"喷人,如不慎喷吐一身,其臭无比,十分秽气也。
骆驼走路步态自与驴马不同,同时迈出左边前后蹄,再迈出右边前后蹄。
左右摆幅极大,且骆驼个头高大,骑在驼峰间,左右摇摆,潇潇洒洒,十分惬意。
那个时期,我出于新鲜或好奇心理,每逢星期六或日,总是喜欢替代我姐参加集体劳动。
譬如清明前后播种小麦,立夏之际播种莜麦油菜籽臭芥籽糜谷黍等。
那时,我姐年方十六岁,多是"帮耧"(摇耧下籽播种时,须是用一人牵引牲畜前行,一人摇耧下籽。
)或"打砬砘"(播种时,为保障籽种入土后墒情,须一人牵一匹牲畜,拉一副砬砘跟随耧后,以压实田垅。
当地俗称打砬砘。
)而多数时候,我总是留在家中,一边照看幼小弟妹,一边替代参加集体劳动的母亲做饭。
那年月,后大滩常年风调雨顺,盛产莜麦。
母亲见天出工前,必先搅和一瓷盆莜面,约摸上午九、十点之间,我便开始跪在炕上揉制莜面,民俗云,莜面揉得放了屁,蒸熟的莜面越筋气。
我年方十四岁,约摸在两个时辰之内,做九口之家的午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我须用家藏那块鹦哥绿大理石面砖,推半笼莜面窝窝。
初学推莜面窝窝乃是十二岁,因学艺不精,窝窝长短不齐,薄厚不均,中间带蛋,十分难看。
历时二年,技艺长进,莜面窝窝整齐划一,十分薄灵。
搓半笼莜面鱼鱼。
擀一竹片子莜面囤囤。
如剩余莜面,须做几个莜面锅贴子,我父亲最喜欢吃哦!后大滩人晓得,有莜面囤囤,便是用腌酸菜冷汤,只须炖好油辣椒可也!因当年故乡缺水,春夏秋难见绿色蔬菜。
秋冬腌几缸黄萝卜大圆菜(俗称灰子白菜),一年用菜足矣!我须在中午社员收工前,把饭蒸熟,方可不招致母亲的唠叨!有时做莜面,不擀莜面囤囤,便是焖上半锅山药。
焖山药是个技术活儿,水多泡粘,水少粑锅。
(未完待续)【作者】北山愚公,生于饥荒年代,长于动荡岁月,一身阅尽忧患,半世难主沉浮。
八岁启蒙,方知加减乘除,十五毕业,未解几何代数。
识得三千余方块字,写不了锦绣文章。
承包五十亩田园地,道不尽辛酸凄凉。
曾经担任特约记者,采写过几则时事新闻,徒有虚名。
习作过几个短篇小说,不落俗套。
争名逐利我无缘,宠辱皆忘自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