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编竹器,自古至今,为农村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像装稻谷、大米、大豆、红薯、芋头的箩筐,盛蔬菜、水果的菜篮,装鸡蛋、食品的圆篮子,运沙土、肥料的畚箕,筛米的米筛、簸箕,捞米饭的笊箩、锡箕,冬季取暖的火笼,出门防晒、防淋的笠嫲等用具,都是竹编工艺的结晶,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结下了很多不解之缘。
最近,在街上的时候,居然又看见一个推车卖手编竹器老人。
一摆出来很多老人就围上去。
不禁感慨会这个手艺的人还有多少,以后是不是会越来越见到这种竹器。
寻思没事应该都给大家分享这些老一辈吃饭的手艺。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这门手艺,小爱也是去查阅很多的知识。
要编织竹器,首先应备好原材料——毛竹。
在南方应该竹子算很常见的,那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竹林随处可见,基本可就地取材。
手艺人一般在农历七至十月份砍竹,选取的是生长期在二年以上的,笔直的,做出来的竹器才能柔韧耐用。
有了毛竹,他们将毛竹裁成合用的竹筒若干。
再用篾刀将竹节的突出部分削平。
然后破开竹筒,均匀地破成若干块竹片。
还要将竹内部的篾骨破掉,才是做篾器的正料。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