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学的理念上,房屋立面的造型主要取决于房身,依据房身的造型与体量的对比和形成阴影的虚实效果来体现。
这种理念完全是出于造型艺术和审美意识。
然而在中国传统房屋的立面构成上出现另外一种理念,也就是空间概念和组群的概念。
因为在中国民居的构成中,很少是单座的房屋孤立地存在,尤其是传统民居更是如此,房屋的单位不是单幢的房屋,而是一座院落,这是与欧洲的建筑或中国的现代建筑所不同的,即使是现代民居,也没有脱离这种布局的模式,这就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第一个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的含蓄性是与西方建筑所不同的另一个特点。
因而,当我们把一个院落作为一个单元时,就不希望它是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也不希望来得太直接,而是希望在对空间分隔的同时又具沟通与延伸的个性。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隔而不断、透而不露"的艺术个性,而且不仅要求内外沟通与延伸,同时还应当相互渗透与融汇,由此达到一个统一的环境空间效果。
如室内的格扇、花罩与庭院的槛窗、屏风互相渗透,室内的雕梁画栋与庭院内的额枋、彩画的交融,使之在视觉上和情感上都会得到一个统一而完整的环境艺术空间,这在吕家宅院等民居中都表现得十分鲜明。
房身则是变幻多端,有时是后退,有时是前出,有时是虚的,有时是实的,有时是虚实并举,直接影响着立体造型的风格。
根据历史的发展阶段和艺术造型,房身大体上可分为古代的、晚期的和近代的三种风格。
(1)古代风格所谓古代风格,就是俗话说的"三青"风格,即青砖、青瓦、青条石。
中国传统民居是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风格。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总结,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当我们研究、分析一座典型的民宅时,我们不免会产生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台基是实体,在台基以上,用柱子支承着实体的屋顶,而中间有时是实的,有时是"虚"的或接近于"空"的。
此外,檐柱和额枋等结构构造则退缩在飘檐的后面,这样在立面构成上,形成了又一个层次,所以这个房身的立面就有两种个性,其一就是这些构件只是一个框架,在整体立面构成上属于一个"虚"的面,可使内外空间流通,内外景观可以渗透。
其二这些支撑屋顶的构造完全是一种功能性的形态,在观感上是把它们划为屋顶的支撑系统,此时,墙身好似身外之物,而真正属于房身构造就是金柱之间的门窗格扇、槛墙、门窗上方的拱券以及属于装饰性雕刻的门窗楣,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造型和构造可以丰富房屋的立面造型了。
此时门窗格扇已经退居到第三个层次,这是说,在有檐廊的情况下,尽管它们具有精巧华丽的花格和图样,在情感上它只不过是立面构成的背景画,从室内来观察,可以把它看作是观察室外的取景框,也可以说是室内装修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把门窗格扇全部开启或拆下,室内外的空间就会贯通,此时,这个面也就同样是空无一物,而成为内外延续的空间环境。
不论哪一个层次的造型与构造,它都不是房身本身的一个构成部分,奥妙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没有自己立面的立面,同时又是完全能满足房身立面本身种种需要的立面构成。
或者可以说,房身的立面是依赖于房屋的结构和室内空间的存在而存在着,自己本身不必另外创立形制。
这种构成方法就是中国古民居虚虚实实的特点。
但是合理的一面,它使台基、房身、屋顶的整体立面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室内和室外有了一种柔顺的过渡。
这种立面构成关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