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地坑院,一个不能不说的故事(地坑院介绍)

发布:2024-06-30 浏览:44

核心提示: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因单位在甘肃庆阳西峰搞培训,使我们见识了当地的地坑窑洞。每到清晨或傍晚,打远一看塬上有一股股炊烟从地面上冒出,好一幅乡村美景图。但后来听说许多地坑窑洞遭受暴雨袭击受损严重,人家逐步迁移到地面居住。几十年过去了,在2017年1月11日路过河南陕县时,参观了一下古称陕州的地坑院群。为此又将自己的思绪拉回到过去。为何当地的地窑保存完好、而且成为旅游景点呢?跟着镜头去看看吧。据说州地坑院的形成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其结构就是一个“地下四合院”:在地面上挖出方形的深坑,四壁再挖出几孔窑洞,住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因单位在甘肃庆阳西峰搞培训,使我们见识了当地的地坑窑洞。
每到清晨或傍晚,打远一看塬上有一股股炊烟从地面上冒出,好一幅乡村美景图。
但后来听说许多地坑窑洞遭受暴雨袭击受损严重,人家逐步迁移到地面居住。
几十年过去了,在2017年1月11日路过河南陕县时,参观了一下古称陕州的地坑院群。
为此又将自己的思绪拉回到过去。
为何当地的地窑保存完好、而且成为旅游景点呢?跟着镜头去看看吧。
据说州地坑院的形成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其结构就是一个“地下四合院”:在地面上挖出方形的深坑,四壁再挖出几孔窑洞,住在里边冬暖夏凉,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地面上盖房居住了。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带,因土层厚而坚硬,许多地方依山挖洞或建造成地下窑洞用来居住。
河南陕县、陕西三原、庆阳西峰等地尤为典型。
这不,当见到一位老人回家时,便跟着她走进地下通道。
地坑院的入口有直进型、曲尺型、回转型等种类。
门洞窑多数有一道大门,也有的做两道门,分并称为大门和二门。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话,怕是就从这里来的。
地坑院是咋解决排水问题的呢?原来主家一般都会在门洞边挖一个拐窑,里边挖一口水井或在院中也挖一口井,水量大时可汇集一部分,用于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其他水量全凭地下渗透了。
当然,雨水充沛的地方是建不成地窑的。
这家院落住着老两口。
刚是做午饭时间,只见一口锅架在院里,烧的是树枝等木柴。
这样通风好点,不熏屋内墙壁还省事。
等锅一开,老妇人将面糊糊倒入水中并一边搅拌着。
老汉抓来一把红薯粉条下入锅中,说是“吃拌汤”。
67岁的赵老汉,说他们1949年就居住在这里了。
现在像他这样还住地窑的人家已经不多,家庭条件好的都在地上盖房,毕竟在地窑里生活不如地上方便。
这里一些废弃了的院落经过修整后又利用起来,办什么农家乐之类。
在地坑院景区的附近,还有几座闲置的地窑正在修整中。
铺地砖、制门脸,糊泥上墙、清理垃圾,工程一步步的进行着。
干活的民工都不在,也没了解上什么情况。
好在旁边一孔窑中见到了一位洗菜做饭的师傅。
因鼓风机声音较大,问话听不清,他提着菜刀跟我在门口谝了几句。
他说,人家休息了,他在准备午饭。
拾掇的工程量还大着,干几天算几天。
也是,这几座地窑实在太老了。
垒屋檐、砌壁砖、走电线什么的,都必须完成。
为省事,民工们在屋顶拐角处架起了小吊,但四周无设警戒线,是有点不安全。
完工后的地窑四周设置了护栏,外围尚待进一步整理完善。
地坑院景区的文化墙,对地坑的历史做出较为详细的介绍。
说是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
“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这个景区的大名叫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位于河南陕县县城南端,现存地坑院100余座。
加之周围西王、刘寺、窑地和张汴乡北营等村庄的地坑院形成近千座的规模。
景区在民俗文化传承上,主要对遗存地坑院进行保护和整修,保留了包括居住窑、粮仓、牲口圈等表现映当地民俗风情的不同院落。
并分生态观光区、核心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三大块。
2005年,地坑院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中国艺术摄影家学会命名为摄影创作基地,凭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证可以免费入内。
在窑洞文化发展方面,建设有“中华大院”“易苑”地下窑洞宾馆,包括会议中心、管理中心和餐饮中心等,全方位地满足游客需求。
进入不同的窑洞,参观者可以看到脸谱、剪纸、旧物、文化展等展品。
还有一些时代变迁留下的老物件。
就是展品收集的太少,许多窑洞显得空荡荡的。
前几天当地下了场雪,堆积的雪人已经化的看不出形状了。
这里好多门洞有名有对联。
福地门的对联是“天井自是居福地,古窑俨然如洞天”。
洞门经过彩灯装饰,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介绍景区的照片拍自不同时期,夏秋季节活动开展的较为丰富多彩。
当时,主办方正在积极准备春节灯会活动,不同的院落搭有不同风格的彩灯。
据介绍,景区的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地坑院文化遗址建成国家公园、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最美乡村。
从地窑景区出来就到了“陕州老街”百味巷。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地坑院吸引中外游客来访,住地窑、吃风味小吃、看豫西民俗风情,在河南见到了陕西的特产。
2016年11月底,央视财经频道再现了陕州地坑院的神奇。
国家级媒体争相聚焦陕州地坑院,人民日报先后6次报道了地坑院,引来游客如潮。
现在因季节不对,游客星星点点。
景区外围还是很大的,暂时停车不愁,但一有活动就难说了。
后记: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靠近黄河,其湿地有很多迁徙来的白天鹅在此歇息,这个季节正是观赏鸟类的最佳时机。
影友们相约拍鸟,乘车必过河南陕县,于是,当地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也成为大家的观赏项目之一。
既然拍了不少这里的照片,总不能压进硬盘里不管吧?思来想去,挑选了一组镜头,以说故事的形式,以展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当地政府保护、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做法及打算,如此而已。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河南陕州地坑院翻修场景火热(河南陕州地坑院门票)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