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弟来说一说,豫西的一种特色民居:三门峡,天井窑院。
这种建筑跟黄土高原的窑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当地民众在结合本地环境和气候、风水之后,所形成的特色民居。
同时呢,这也成为了人类是从“穴居”发展演化而逐渐成熟的实物证据。
天井窑院位于三门峡地区,在三门峡有大量的分布。
并且三门峡地区的窑洞,由于地理环境跟陕西的还有所不同,所以在这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分别是:平顶式、靠崖式、天井式。
今天,小弟主要说说天井式的窑院,其中两种就简单的一带而过。
A、平顶式窑洞这种窑洞跟现在的平房大致相同。
(地坑院)这种窑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者砖石,垒砌而成的。
就像盖平房一样的,盖成的一个小院子,不过这种土坯的多,现在还能找到很多的土坯房,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坚固、不耐用,老是得维修。
B、靠悬式窑洞(地坑院)这种窑洞的工程量也不小,这是要削平一面山崖,就像一个长方体,右上方削平一个小角落,然后再平出门前的一块平整地,最后就可以挖窑洞了。
这样讲大家可能还是不清晰,那就可以参考《平凡的世界》里面,孙少安两口子“箍新窑”的片段。
(地坑院)他们就是选择的有一处断崖的地方,然后直接就在断崖处开挖自己的窑洞了。
这样的窑洞,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离地面太近,容易漏水。
这样的窑洞,一旦漏水基本就算报废了,没有维修的价值了已经。
C、天井窑洞(天井窑院)这种窑洞是工程量最大的,他的工艺简单至极。
那就是找一片开阔地,然后就开始向下挖土,一直挖的有个8--10米深了。
再从挖的土坑里面,分别从四面墙壁开挖窑洞,最后再挖出一条向上的出口就行了。
(地坑院)这种窑洞一旦挖成了,除非有大的天灾人祸,一般情况下用个小100年也是可以的。
就是,平日里在房顶上做游戏,一定要格外的小心,一旦摔下去不落个残迹也得是骨折。
天井窑院:(窑洞宾馆)下面就详细的说说天井窑院。
一般三门峡这里的天井窑院,深度都在10米左右,地基有的是正方形、有的长方形,里面的窑洞有8--12孔左右。
并且窑院的功能齐全,有:(窑洞宾馆)住宿的、储存蔬菜的、存仓粮食的、喂养牲畜的、红薯窖、还有厕所等等。
这些窑院,一般都采用火炕,这样既可以用火加固房屋,还能取暖。
在窑院的一角,会凿出一条斜坡通向地面,这就是住户进出家门的阶梯式通道。
(窑洞宾馆)一般情况下,人们还在通道的一侧挖一眼水井,这个是吃水用的吃水井。
还会在院子里挖几口渗水井,直径都在1米左右,底部还铺有大量的炉渣,这是用来沉淀雨水的。
(窑洞宾馆)最后人们还会在,院子的中央种上一颗桐树或者梨树,这些树木高大还长得块,不几年就能覆盖整个窑院。
远远望去,只能看见树木,而看不到房子。
天井窑院,一般都是独门独院,但是也有二进院、三进院,也就是几个窑院连在一起那种。
(窑洞宾馆)这样就形成了一副奇特的画卷:“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
”更有人戏称,这里就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天井窑院的选址:(窑洞民宿)过去村民们修建窑院,是非常重要的活动。
他们会提前请阴阳先生查勘,在根据宅基地的地势、面积,决定修建那种式样的窑院。
一般会有四种形式:1、东震宅(窑洞民宿)这是长方形的,一般凿有8孔窑洞,南北各有三孔,东西各有一孔。
大门在正南面,厨房在东南面;2、南离宅这也是长方形的,有窑洞12孔,大门在正东方,厨房在东南方;3、西兑宅(窑洞民宿)当地人也叫:“西四宅”,是正方形的,有窑洞10孔,东西各有3孔,南北各有2孔。
大门在东北方,厨房在西北方;4、北坎宅(窑洞民宿)这是长方形的,有12孔窑洞,大门在东南,厨房在正东方。
窑洞,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寒抗震的效果。
并且,就算在冬季,窑洞的温度也在10°左右,夏天保持在20°,晚上睡觉的话,还要盖被子呢!(窑洞民宿)欢迎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河南看一看,实地的参观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