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腊月二十四是中国人传统的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这一风俗反映出中国人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在很多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扫尘离不开打扫工具,笤麈、笤拂、笤帚扫麈、扫帚、笤麈纥繨、笤麈子笤麈刷刷子、扫把、蝇刷子、簸箕掸子、搌布、抹布等都是打扫工具这些名称各有各的叫法,我们分几期谝一下笤麈,新疆焉耆方言音读为【tiáo zhù】或者【tiáo ch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来扫地的笤帚或者扫把一般是用黍子或者高粱的秸秆扎成“笤”是后造之字《篇海》释为:“田聊切,音条,笤箒”“笤”字从竹,从召“召”意为“前导”、“先导”“竹”与“召”联合起来表示“清晨起床,打扫庭除用的竹制除尘工具” “麈”,正音读为【zhǔ】《说文解字》释为:“麋属”是一种大型的鹿其尾可做拂尘,叫麈尾唐代僧人释远年编纂的类书《兼名苑》:“鹿大者曰麈,羣(群)鹿随之视麈尾所转而往,古之谈者挥焉”麈尾就是用麋鹿或驼鹿尾巴上的毛制成的拂尘,闲谈时执以掸尘、驱蝇蚊后来演化成为象征身份、地位的所谓雅器古人有麈谈之说,就是指挥动麈尾说话晋人清谈时,常挥动麈尾以为谈助所以麈尾也泛指闲居谈论麈尾起始东汉、流行于魏晋是儒释道三家常用器具其实无论是“笤”还是“麈”一开始都具有掸去尘土或者驱赶蚊蝇的功能后来“麈”因为有了魏晋风度的加持成为了利器,所以在世人眼中笤俗麈雅后来二字合成“笤麈”,就是指扫把这个称谓现存在关中方言和西南官话中新疆焉耆方言把“笤麈”也称为“笤拂”【tiáo fù】这个称呼也源自关中方言“拂”指“轻轻擦过;掸去;甩动”等意焉耆方言把用来扎笤麈的植物叫“笤麈wang子”就是下面这个字【wáng】,原本是指一种芒草又名“杜榮”,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秆皮可制索、编鞋在新疆焉耆方言中“笤麈wáng子”其实指的是“黍子”就是五谷“稻、黍、稷、麦、菽”中的“黍”这种粮食作物的秸秆扎成的笤麈非常结实耐用,过去焉耆农村人家会在田埂上种上一排用来扎笤麈自己用或者拿到市场上换钱笤麈是用来打扫卫生的工具同时也可用来打人是大人用来教训孩子的好东西我们尕时候不听话阿妈就会挥着笤麈纥繨满院子撵着我们打大人们之所以会选择笤麈教训我们这里面也是满满爱的门道因为笤麈是软和的能把人打疼,但却打不坏而且非常顺手好操控就算是下手没轻重的也不至于闹成血光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