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谢春晖 杨茜 通讯员 翁新悦 孙兆伦今天(4月21日)零点,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解除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相关管控措施。
位于下沙街道下沙社区铭都雅苑西区5幢一单元的封控区和5幢二单元的管控区,以及铭都雅苑西区的防范区将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
14天前,铭都雅苑西区5幢在扩面检测中,检出一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随后,小区5幢的居民楼迅速纳入了相关疫情防控的管控。
经过14天的疫情防控,5幢的居民终于迎来了解封时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亲历小区解封现场,记录下了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的难忘一刻。
1】解封前一小时,社区准备了感谢信和“绿码”礼包4月20日晚11点,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铭都雅苑西区的下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一处临时存放防疫物资的会议室里,七八名社区工作人员顶着黑眼圈仍在忙碌。
“终于要解封了,这两周真的都太不容易。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说。
关于铭都雅苑西区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通告是晚上10点左右发出的。
“解封通告一发出,5幢的居民群里就沸腾了,特别是1单元的居民说,零点的时候一定要出门走走。
”社区工作人员说。
为了解封这一刻,社区工作人员几天前就开始策划,他们说要给居民们一个小“惊喜”。
社区为解封的居民们准备了一个“绿码”礼包。
礼包里有一个行程卡绿码通行造型的蛋糕,一封感谢信,一支玫瑰花,一个防疫包和50个口罩。
社区工作人员周芳芳说,礼包里每一样物件都藏着社区的“小心意”。
“绿码蛋糕”,是特意找蛋糕店定制的,解封时刻居民们的健康码会转为绿色,寓意是大家守住了绿码,接下来可以正常通行了。
再比如感谢信和50个口罩,一方面是为了感谢居民们14天的理解配合,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大家,解封并不意味着解防,疫情仍未过去,接下来要继续做好各项疫情防护措施。
2】解封时刻,居民感谢:被大白们的悉心照顾感动“这14天大家都辛苦了。
”解封前,社区党委书记李强向5幢的居民们喊话。
指针刚过零点,在居民们的倒数声中,铭都雅苑5幢解封。
住在封控楼顶楼的李阿姨走出了家门。
她说,隔离的日子虽然漫长枯燥,但一点都没出问题。
“我们一家六口,有两个宝宝,中途有点不舒服,社区都会帮忙配药,很周到,也很贴心。
”一到楼下,她就给了等候多时住在同小区小姐妹一个大大的拥抱,“最惦记的就是我这个妹妹了。
”两个人立马聊了起来,约好了白天要出去逛逛。
居民徐海燕是下沙一家咖啡店的老板,解封后,走出家门的她有些激动。
徐海燕说,14天的经历五味杂陈,感受到了疫情突发时的焦虑与不安,也经历了收到各项物资时的安全感,更被大白们的悉心照顾感动。
“被封控的第一天,去不了店里,店里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我很急。
但看到窗外楼下,大白们忙得累到只能在草坪上躺着歇一会,我瞬间安心了,放下焦虑配合抗疫。
”她说,当时真的很想抱抱那些大白们。
过去14天里,徐海燕在线上完成了店里不少运营工作,也有时间陪伴上小学的女儿:“开店三年,几乎没有休过几天假。
这一次,也算是给自己放了个假了。
”小区的感谢信也得到了大家的点赞。
“这信很真实,就像信里说的,这次抗疫的经历是一种双向奔赴。
”有小区居民说。
3】迎着春雨游小区,他们说出了解封后最想干的事虽然解封时刻已是凌晨时分,但铭都雅苑5幢居民楼下,下楼透口气的居民不少。
住在11楼的陶大姐,在楼下收到了社区送上绿码蛋糕和鲜花很开心,“人还是要出来多呼吸新鲜空气呀”。
陶大姐说,一家三口难得待在一起这么多天。
“以前各自忙各自的,偶尔连吃饭都碰不到一起。
这次算回到了我女儿小时候。
”女儿居家办公,夫妻俩也都有事情做:“反而是那些大白很辛苦,给我们做检测,给我们送物资。
”小汪穿着睡衣,拿着手机这里拍那里拍。
她说,自己是湖南人,在杭州5年,刚刚起步做电商直播。
“我和男朋友租6楼,住进来一个月,没想到这次遇到了疫情。
”幸好她的性格比较宅,也和职业相关,隔离的日子并不难熬,“打扫卫生,躺平。
”她翻开手机,点开相册,都是隔离期间社区发的生活物资,各种蔬菜肉类。
“我们俩不是特别会做饭,还剩下不少菜,准备打包好送人。
”没有踩着点,姗姗来迟的小舒也来到楼下溜达。
小舒杭州人,和朋友在下沙创业,从事餐饮类,他租在小区近一年。
头一回这么多天不出门,他还挺担心自己的小事业:“明天就去店里看看,还要回一趟家,看看爸妈。
这么多天不见了。
他们本来要给我送东西,我说这里什么都有,我又会做饭,就没让他们过来了。
”天空中下着毛毛雨。
记者离开的时候,有一对中年夫妻,撑着一把伞,挽着手夜游小区:“即使住这里6年,多日不出门,别说,还是挺想逛逛小区里的弯弯小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