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石棉这种建筑材料,在国内可是随处可见,无论是农村的瓦房还是城里的工地,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可就是这种材料,居然被60多个国家列为禁止使用的“黑名单”,但是我国还是随处可见。
那么,石棉为何会被多国禁用呢?我国为何后来还在使用呢?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人民网、界面新闻、中国政府网】(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蕴含百万“钢针”石棉其实就是一种天然矿物纤维,属于硅酸盐矿物的一种。
顾名思义,它的纤维细得就像棉花一样,触感柔软无害。
而正是这种细小的纤维,赋予了石棉优异的隔热、防火、绝缘等性能,使其在建筑、汽车等领域大显身手。
可就是这种看似温柔的“小棉花”,却暗藏杀机。
据专家测算,1kg石棉中就蕴含着高达100万根细小纤维,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钢针”藏身其中。
如果这些纤维意外进入人体,就会在肺部滞留并慢慢扎根,导致一系列严重疾病。
最典型的疾病就是“石棉肺”和“间皮瘤”。
石棉纤维在肺中滞留就会引发炎症,长期积累会导致肺部纤维化,简称“石棉肺”。
而间皮瘤更是一种凶残的肺癌前癌症,发病率极高且治疗困难。
所以石棉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
遭殃的不仅仅是个人身体健康,就连整个城市都可能沦为“石棉之城”。
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威特诺姆小镇就曾因开采石棉而暴富,却也由此酿成了一场悲剧。
当时威特诺姆被誉为“世界第一石棉矿镇”,靠石棉产业成为西澳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然而就在短短几年后,这里开始爆发神秘疾病,数以万计的矿工接连病倒。
经过反复诊断,疾病的起因最终指向了无处不在的石棉粉尘。
可是当时已经太迟了,导致全镇约1/10的居民最终不治身亡。
如今威特诺姆已沦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棉污染区之一,整座城市被迫全面封锁,曾经的矿工后代更是遭受了巨大健康和精神创伤。
我国坚持使用石棉那么,面对如此骇人的现实,我国还坚持使用石棉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自周朝时期就开始使用石棉,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石棉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国人的生活之中,骡子是想推都推不动了。
很多农村地区盖房就离不开石棉瓦,不仅防火隔热效果好,还便宜实惠。
其次是经济原因,石棉价格低廉、工艺成熟,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如果全面禁止使用,不仅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存,也将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不小压力,增加建房成本是必然结果。
最后是技术原因,目前虽然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150多种可替代石棉的新材料,但它们往往价格昂贵且制作工艺复杂,无法完全取代石棉在各领域的应用。
能够完全替代的新型材料还处于研发阶段,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既然彻底禁止使用石棉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我们就必须在安全使用上多花心思,最大限度规避其危害。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严监管,从生产、运输到施工应用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全面落实石棉使用的各项法规和标准,坚决杜绝违规违法行为。
对于违规使用石棉的企业或个人,一经发现要狠狠出重拳,严惩不贷。
同时要加大对石棉危害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让广大民众了解石棉潜在的巨大风险,主动远离这种“隐形杀手”。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要采取简单直白的方式反复讲解,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健康隐患。
一定多加注意石棉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认清石棉并远离它的魔爪。
家里如果有用石棉建成的老房子,一旦发现破损就要第一时间隔离,切勿贪图便宜自行拆除,以免纤维飞扬威胁健康。
在新装修时更要选择经过国家认证的环保建材,必要时可以主动邀请专业机构上门验证。
此外,从事建筑、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也要时刻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在拆除房屋或处理建筑垃圾时,一定要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避免吸入可能存在的石棉纤维。
施工现场要保持通风,操作时也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粉尘飞扬。
对于那些不幸确诊了石棉相关疾病的患者,相关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还要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和司法援助,让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获得应有的赔偿和照顾。
毕竟石棉制品不仅危害健康,更是对生命的永久威胁,防患于未然意义重大。
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寻找可以彻底替代石棉的新型绿色材料,但由于技术瓶颈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替代。
2019年,国内一所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无机纳米材料获得专利,具有优异的阻燃和耐热性,被视为取代石棉的潜在新星,值得期待。
因此,最现实的做法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石棉的使用范围。
针对一些高风险领域,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要优先考虑使用新型环保材料。
对于农村地区,也要加大无害替代品的推广力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只有在各方通力合作下,加大研发和使用新材料的力度,同时全面加强石棉的使用监管和个人防护,我们才能真正减少石棉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等到技术完全成熟后再禁止其一切使用。
殊不知这种温柔的“小棉花”,蕴藏了如此巨大的杀伤力。
但只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认清危害本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相信总有一天,石棉这个“隐形杀手”就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纵观全球,禁止使用石棉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理应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方面走在前列,而不是墨守成规地坚持使用已被证明有害的材料。
当然,彻底替代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石棉制品替代品使用行动方案》,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石棉制品的全面替代,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期限。
但在此之前,监管和预防工作绝不能有任何松懈。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石棉使用追踪系统,对每一批流向市场的石棉产品了如指掌,做到全程可控。
还应定期对石棉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此外,我国也有必要制定详尽的替换路线图,明确不同领域的替代品推广时间节点,避免出现资源分配失衡或断供的问题。
可以优先在建筑、电气等高风险行业推广;对于农村地区,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过渡期。
以上种种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科学统筹,因地制宜地推进石棉替代工作,切忌一刀切。
与此同时,企业和公众也都应积极配合,为中国早日禁止使用石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石棉这个祸根才能真正被拔起。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远离这个隐藏已久的“隐形杀手”!参考资料:人民网——研发理想替代品终结石棉使用界面新闻——美国宣布全面禁用石棉,化工行业担心供应链中断中国政府网——长期接触石棉建材等制品会致癌吗?工信部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