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勤简介张士勤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二级)1996年批准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待遇2005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版画院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省美协老美术家艺委会委员民盟中央美院黑龙江分院理事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2019年举办了个人版画作品展。
其多幅作品入选国际美术作品展览、国际版画作品双年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全国版画作品展览并有获奖。
二十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世界美术同盟、黑龙江省(国际)版画博物馆、广东、湖北、黑龙江、广西、台湾、深圳、哈尔滨、东莞、苏州等多个省市美术馆、画院收藏。
部分作品出展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韩国、日本、荷兰、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及多个驻外使馆展出。
作品欣赏放歌兴安岭 礼赞大森林——品读张士勤先生的版画文/王淑杰作者|张士勤名称|呼玛河上映星辉尺寸|55×83cm材质|绝版木刻年代|2024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原生态”一词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和回归,更是久违的一种怀念。
欣赏著名版画家张士勤先生以家乡大兴安岭原生、原景为载体反映创作的原生态版画作品,你会发现他对家乡的那种情怀与眷恋,甚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蕴含浓厚的情思。
他感恩养育他的家乡、感恩赋予他创作激情的大森林。
这些灵感让他发现美,提炼美,塑造美并传递美。
作者|张士勤名称|秋水吟尺寸|44×70cm材质|绝版木刻年代|2018年大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过度向大自然索取。
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越发的尖锐,在人与自然的失衡,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灵栖息地逐渐退去的今天。
我们再来读张先生的艺术作品,你会探秘到他对大自然、对生活情感的表现,对审美、对艺术意境的抒情。
我们都知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自然生态的代表。
作品中深刻描绘了作为“自然人”的鄂伦春民族和鄂温克民族的游牧生活。
先生笔下的作品蕴含了大量的原生、原景的大森林中自然生态气息,恬静,安宁的牧歌生活方式,无疑给人以人与自然和谐的情趣,人与森林搏击的勇敢。
凸显了绿色生态下和谐安逸的主题,绽放着本真的纯净和悦目。
其意义就在于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抒写自然,保护大森林原生动植物的自然希翼。
我们从生态视觉下解读他的作品,更能体会到作品背后淡泊悠远又意味深长的别具风情的内涵。
作者|张士勤名称|雪岭峰峦尺寸|51×77cm材质|绝版木刻年代|2018年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北纬度的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它是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浩瀚的绿色海洋是寒温带繁衍生息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然而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却是他创作的源泉。
张士勤先生是坚守大森林生态版画创作的倡导者,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大森林原生态的自然美是他的坚守和追寻的方向,也是给予他对森林的迷恋和执着,同时也鼓舞了他不断在艺术创作上的挑战。
它不是一个符号,先生是将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观直入文化,就如种子找到了泥土。
他生动诠释了用原生、原景这一理念的精神境界。
万物皆有法度,只有顺应“道”才有道,我们都知道只有与自然合契才能和天地人的合契。
面对巍巍的兴安岭,无需刻意制造,不用被动描摹,所有的情感都是融为一体的自然流露,悠然而生的。
也就是说,在这里不是考验创作的视觉,而是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东西。
用艺术细胞发现被普遍性隐藏的个性特质,从而捕捉到这里大山大水的灵性与融汇。
作者|张士勤名称|雪原逐鹿尺寸|61.5×80cm材质|绝版木刻年代|2018年大兴安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北方的冬季寒冷且漫长,在张士勤先生的作品中有一大部分作品是表现冬天的。
画冬就是雪,冬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表现的。
世间万物明明是风景在先,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却是风景如画!可见是画,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万物孤寂的北方的大冬天,需要创作者及其细致的体察才能将扑簌的、弥漫开的、以及落定的雪展现出来。
自然万物因时而易,雪那也如此,因时而别。
在大多创作中有江雪、暮雪、风雪等等,而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别样的雪。
他的雪是有生命力的、柔情的,浪漫的。
在作品《最北人家》中,通过眼前窗台上一只悠闲的家猫和一束娇艳绽放的兴安杜鹃花,以及窗外面密密麻麻满树披挂冰雪的树木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先生画的是雪是冰,但是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安逸是无忧的温暖。
因为,那是春天是希望是新生命的开始。
在这幅作品中让我们感悟最深的是,人间归宿多奢华,不如一片雪天地里静谧悠闲的山野生活。
作者|张士勤名称|出山的冰河道尺寸|61×81cm材质|木板油套年代|2009年大森林中的生活场景片段是他作品的另一部分,在《兴安岭上驯鹿人》,《兴安岭上牧歌》等作品中,展现了狩猎民族粗犷豪放无畏的与天地往来的生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引导人们抵达新的精神境界。
作品中生活环境场景以及人物活动的瞬间姿态,直观的看这是生活的再现。
实则不然,这些貌似真实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早已超越了生活本身。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