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涛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一周前,他看了这家三甲医院科室主任的门诊。
主任仔细又耐心的分析,给了他信心,便决定就在这里做。
主任的助手马上组了一个微信群,把入院手续和注意事项发到群里。
海涛对他们又多了一份好感。
进到住院部,在护士站报道后,护士长把海涛临时安排在治疗室,告诉他等病人出院,做完消毒后才能有床位,先等等。
“咦!入院前不是说有空位吗?”海涛把这个问题发到群里,很快助理回复“在协调,马上好。
”安顿好,检查就开始了。
大便、小便、血、X光、CT、核磁共振、彩超、脑电图、肌力……源源不断,似乎永远都查不完。
海涛每天在医院的电梯间上上下下,穿梭在不同的楼层,报道、排队、叫号、检查。
“您要重新做一个增强核磁,之前的清晰度不够。
”助理说。
“行。
你们安排,我配合。
”第四天,海涛问主管医生啥时候能安排手术,耿医生说,经过评估我们建议您再做两个动态核磁。
什么?还要做核磁?唉!既来之,则安之吧,只能听医生的啊。
结果出来没?怎么样呀?海涛问耿医生。
“核磁显示有明显压迫,有手术指征,但为了对您负责,手术效果好,我们邀请了影像科和神经科的主任会诊后,再决定。
”“对了,会诊费900元/次,不可报销的哈。
”“行吧,人家也是为我好。
”海涛心想。
下午三点多,时不时到走廊上走两圈的海涛,透过玻璃,看到科室办公室来了几个生面孔,里面的人站着、坐着的都有。
会诊前,神经内科的主任到病房找过海涛。
问了几个问题,做了几个动作,和肌力对抗测试。
主任问得很仔细,显得专业、严谨。
不到30分钟,会诊结束,结果令海涛既惶恐不安,又莫名其妙。
“还要完善检查,做脊液和血的补充检查,费用比较高,而且要委托外院检查,时间约7-10天。
”“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颈椎的毛病吗?怎么查脊液?很吓人哦。
我不是验过血吗?”海涛一边迫切地表达,一边在打鼓,“不会是故意过度检查创收吧?我还能相信他们吗?”病人来到医院就像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呀。
“就是为了排查其他原因。
这是神经内科主任的意见。
明天做完抽液,观察6小时后,你先出院,有结果了我们再沟通。
”科室主任说。
我能说什么呢?入院一周,检查了一周,还要等待一周,怎么会这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