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来到,为大家拜年鼠年:细说“鼠事”没商量一夜爆竹声中,各家电视播出的欢歌笑语声中,无数“鼠神”拖着载有新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的希望年车,披戴着漫天焰火的炫光,沐浴着大红灯笼普照的红晕,春风得意地走进了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家门。
没有人厌恶鼠年,有的只是希冀。
没有人拒绝鼠年,有的只是欢迎。
鼠年,几乎是和财神一样被各家各户燃放着鞭炮迎接进了家门。
平时,与人争食,伴人而居的小小老鼠,居然身居华夏十二生肖中的一神兽(龙),五野兽(鼠、虎、兔、蛇、猴),一家凤(鸡),五家畜(牛、马、羊、狗、猪)中的第一位。
于是就出现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十二生肖纪年。
据考证,十二生肖文化源远流长。
最早的记载是《诗经》,说明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十二生肖。
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已把十二生肖论述完备。
到南北朝时,南朝诗人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完全是按照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与今天流传的十二生肖顺序一丝不差。
古人为何以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年呢?有专家认为,生肖纪年,产生于古人动物崇拜情结。
有的部落崇拜夜间灵动的鼠,有的部落崇拜力大勤劳的牛,有的部落崇拜勇猛无比的虎,有的部落崇拜迎日报晓的鸡,更有的部落崇拜能潜水飞天无所不能的龙……这些动物必然分别成为这些部落的图腾。
到后来,古人实行部落联盟,则把这些图腾与纪年相结合,便形成了生肖纪年了。
质疑:小小老鼠,为何高居十二生肖第一?道家的道理:世间万牲,非阴即阳,唯鼠类乃阴阳合体。
从数字看,偶数为阴,奇数为阳。
遍查动物世界,唯有老鼠前爪四趾,而后爪五趾,前阴后阳。
你说,这十二属的禽兽中,连龙虎都没这天分,鼠不排前谁能排前?看其后:牛四趾(偶数);虎五趾(奇数);兔四趾(偶数);龙五趾(奇数);蛇无趾但有二叉之舌(同偶数);马一趾(奇数);羊四趾(偶)数;猴五趾若人之手脚(奇数);鸡四趾(偶数);狗五趾(奇数);猪四趾(偶数)。
如此顺序一奇一偶,相得益彰。
若配时,则一天十二个时辰;若配月,则一年十二个月;若配年,则十二年为一个循环。
引头之年,仍是鼠年。
佛家的故事:鼠乃佛家看守佛灯灯油的精灵。
那《西游记》第二十回中,唐僧遭遇的黄风怪,就原是灵山脚下偷吃琉璃盏内清油的黄毛貂鼠。
老鼠偷油的典故,恐怕就来自这里!《西游记》第八十三回中,缠着唐僧要与他婚配的“半截观音”,也是在佛祖的灵山偷吃了香花宝烛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变成的。
这耗子精为何敢自称“半截观音”?就因为它在如来的灵山修行的目标是观音,结果因为嘴馋犯戒,半途而废,只成功了观音的一半,甚是可惜!就连佛祖如来都爱惜它的修为,叫带着天兵天将抓这老鼠的托塔天王李靖放她一命。
托塔李天王还任凭这母耗子拜他为干爹,哪吒也得称她为义姐呢!你说,老鼠与佛家渊源如此深厚,身份不低吧?此图版权归网络原发者所有古典文学家说:说唱老鼠的《硕鼠》,是收进中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诗经》中的春秋时期的民谣。
虽然那是咒骂贪官污吏是偷食人民劳动成果的“大老鼠”!唐朝的《全唐诗》中竟然有193首诗中带有“鼠”字呢,你说这老鼠名望大不?竟然惊动了这么多大诗人!清朝的蒲松龄才高八斗吧?那是专门写民间故事的大师。
他写的《聊斋志异》中就专门在《阿阡》和《鼠戏》中分别讲了以老鼠为主角的民间趣事。
你说老鼠荣幸不?千万别说老鼠历来就是反面形象,你看脍炙人口的清代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中的“五鼠”,个个满腔忠义,身怀绝技。
谁看了不佩服这些英雄豪杰!连包龙图包青天都对他们喜爱异常呢。
再说当代最出名的画家齐白石,恰恰是鼠年出生而又善于画鼠,被人戏称为“鼠画家”。
如果老鼠的分量不重,这历代的文学家艺术家,为何如此垂青?此七侠五义剧照版权归网络原有民俗学家证明:“老鼠娶亲”“老鼠嫁女”的故事不仅评书艺人说唱,而且还被编进了戏曲演出呢!尤其是福建闽南的高甲戏,更是把“老鼠嫁女”作为传统剧目世代演唱。
四川绵竹外,山东平度、湖南滩头、河北武强、山西绛州等等许多地方都有老鼠娶亲的故事流传。
并且说,老鼠专门在大年三十的半夜时嫁女娶亲。
全国许多地方的年画都有“老鼠娶亲”的内容。
许多地方的许多人家过年的窗花剪纸,都有“老鼠娶亲”或者“老鼠嫁女”的图样。
此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网络所有美食学家白话:老鼠是古人类喜欢的食物之一。
不仅是中国,世界许多地区都有过古代文化遗存中的老鼠骨骼,说明世界上许多古国的人们曾经以老鼠为食,或者作为美味。
越南人至今喜欢吃老鼠肉,他们每年都要吃掉几万吨老鼠。
越南各地的菜市场中,到处都有售卖老鼠的摊位。
当然,这都是人工饲养的老鼠。
我国南方至今许多地方的人喜欢吃腊鼠干。
特别是贵州肇兴的侗族人,每当秋收完毕,就会扛起锹镐到田野中挖田鼠,以制作腊鼠干过年享用。
贵州的黎平县人也喜欢吃鼠肉。
城镇的集市上开着若干家鼠肉餐馆。
每日来品尝鼠肉者络绎不绝。
许多南方山区的青年几乎都是吃着腊鼠干长大的,长时间不吃还念念不忘呢!烤老鼠美味 版权归于网络营养学家证实:鼠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肉质细嫩,甚至比鸡肉还香呢。
当然,家鼠是不能随便吃的,因为会传播鼠疫,千万小心!动物学家推测:老鼠的生殖能力最强,“一公和一母,三年二百五”,是说一对雌雄老鼠,三年就可以生育250只小鼠。
老鼠怀孕时间只有21天,生育几个小时后即可再次交配再次怀孕。
最多一胎可产20多只小鼠。
幼鼠40多天性成熟,就能恋爱结婚,然后怀孕生子。
这种强大的繁殖能力,对于旧社会繁育生存能力不强的国人来说,是不是可以奉之为神?此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网络所有。
另外,老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在人困马乏的半夜时分尤其活跃。
半夜是零点。
而按时辰划分的第一时辰子时,正在半夜。
一天24个小时,每两小时化作一个时辰。
子时的时间是夜23点至1点。
这样以动物的兴奋点来看,老鼠自然应该排在子时,所以,位居十二生肖的第一。
智力学家分析:不要小瞧小小的老鼠,它智商相当于八岁的儿童呢。
现在八岁的孩子,你能轻易糊弄得了吗?动物专家认为,老鼠能听懂人类、猫和狗等天敌的语言。
所以,你说在哪里下药,在哪里下夹子,它听后肯定不上你的当。
它会绕着走,肯定扛得住诱惑!你看过“耗子偷油”的漫画吧?它想喝装在瓶子或者罐子里的油,但绝对不会钻进瓶子或者罐子里喝,它知道那是有去无回。
因为玻璃瓶或者陶罐口小且内壁光滑,沾了油更滑,一旦进去肯定出不来。
于是,它就稳稳地坐在瓶口上、罐沿上,抱着前爪,伸出长尾进瓶里罐里,蘸一下尝一口,多么安全,多么惬意!耗子偷油。
此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于网络。
大诗人苏东坡就曾被老鼠的计谋利用过。
有天夜晚,老鼠的吱吱尖叫吵醒了苏东坡,他和童子举着灯火到处寻找,结果发现布袋里有只死老鼠。
童子诧异,死老鼠怎么会叫?突然,死老鼠翻身而起,跳出口袋,坠地而逃。
原来它受困于布袋,故意用叫声引人注意,诱人寻找打开口袋,然后装死迷惑人,一旦发现口袋打开,立即脱身。
由此,东坡先生专门写了《黠鼠赋》。
此图来于网络。
版权归于网络。
环境学家阐述:鼠类生命力极强,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生。
城市、乡村、山岭、森林、沙漠、戈壁、田野、草原、沼泽、水滨,哪里都可以安家。
有的生存于陆地,有的生存于沼泽,有的生存于树上,有的生存于岩壁,有的生存于地下,有的生存于水中。
这种生存能力对于人来说,当为楷模!鼠类还有一个了不起的行为,就是一旦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家族生息繁衍,或者这个地方养活不了过多的鼠类,它们就会相互邀约,像人逃荒一样,成群结队的集体迁徙,到一个新的地域去安营扎寨,开辟一个新的鼠类王国。
你看厉害不!此图来于网络孩子们的印象:迪士尼乐园的米老鼠和《猫和老鼠》中的杰瑞,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两只超级老鼠。
迪士尼的米老鼠和蔼可亲,见义勇为,有正义感,富同情心,助人为乐,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猫和老鼠》中的杰瑞,不但勇敢,敢于斗老猫汤姆,而且机智百出,把个汤姆老猫耍得无可奈何。
其实大人也喜欢这两部动画片。
不仅是因为好看,而且还因为这两只外国的洋老鼠,颠覆了几千年来国人讨厌的老鼠印象。
可厌的老鼠,变成了可爱的老鼠!米老鼠的形象来自网络,版权归于网络防疫学家断言:老鼠是传染鼠疫的罪魁祸首。
鼠疫是原发于鼠类并能引起人与人之间流行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很高。
鼠疫可分为三种,即腺鼠疫、肺鼠疫、败血性鼠疫。
腺鼠疫发病时先打寒战,然后呕吐、头痛、眩晕、畏光、背痛、肢痛、失眠,体温会迅速升到40℃以上;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似支气管炎,但很快会出现水肿,大多在三四天内死亡;败血性鼠疫是这三种鼠疫中最凶险的一种,表现为虚脱和脑损害,24小时内就会死亡。
所以,对于老鼠的传播鼠疫的罪恶,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上曾经有三次鼠疫大流行,一共死掉一亿三千五百多万人呢!鼠类是传播疾病的传染源。
钟南山院士推测,这次来势迅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很可能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中肆意出售的野生动物“竹鼠”或者“獾”。
钟南山院士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据《每日邮报》、《太阳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4月27日,一对俄罗斯夫妇在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吃土拨鼠后分别在当日和三日后死亡。
蒙古国卫生官员确定,两人的死因是感染了土拨鼠体内的鼠疫杆菌。
同时有近200人被隔离治疗。
鼠类:种类何其多,行为何其怪鼠的种类繁多,体型大小各异。
全世界约有480余种,中国就有35类之多。
几十年来,我虽走南闯北,所见鼠类不过几种,但却各有千秋。
家鼠图片,版权归于网络。
家鼠。
家鼠是人们最讨厌的老鼠,因为它总是寄居在人类的家园中,甚至在房舍中任意打洞。
半夜中它会上蹿下跳,偷盗粮食,掠夺食物,咬坏家具,嚼烂衣物,甚至咬伤孩子,让你不胜其烦。
我在山区教书时,孩子的保姆家的姑娘就是小时候被老鼠咬坏了眼皮,至今左眼皮上还留下好大个疤。
可以说,人们世世代代的生存史,都写着缕缕行行的斗鼠史。
即使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似乎也对家鼠无可奈何。
只能是年年有鼠年年灭,年年灭鼠年年有,可谓生命不息,斗鼠不止。
家鼠,又名耗子。
耗子的外号来历牵扯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的一段历史。
当时军阀割据,各种税赋中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名为“雀鼠耗”,意思是百姓上交的赋税之外还要上交一些鸟雀、老鼠糟蹋消耗掉的东西的赋税。
从此人们就管那些贪官污吏称作像老鼠一样不断吞噬、消耗百姓食物和物产的“耗子”。
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