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温州首富、正泰集团创始人南存辉旗下的光伏布局,正相继迎来“增长”的好消息。
度过了光伏产业惊心动魄的2023年,第三方机构Infolink在今年2月出炉了全球光伏组件量出货榜单,其中充满了变动和火药味。
不仅组件“四小龙”位次重排,还有两家组件“黑马”表现亮眼:通威太阳能和正泰新能的出货量同比增长均翻了倍,分别冲到了第六和第七的位置,直逼TOP 5。
而正泰新能,就是正泰集团旗下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智能制造企业。
正泰集团另一家公司,承载分布式光伏业务的正泰安能,正在向“户用光伏第一股”发起冲刺。
2024年1月,正泰安能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表示,公司目前已累计开发超过100万座户用光伏电站,稳居国内第一。
这家民营户用光伏“老大”,正以最高发行市值600亿元,谋求在沪市主板上市。
南存辉曾被称为“低压电器之王”。
正泰集团昔日以经营配电电器、控制电器、电源电器等低压电器起家,集团年度销售额已超过千亿元。
正泰集团在2015年,曾将低调布局的光伏业务注入低压电器上市公司正泰电器。
借助2020年后光伏概念的火爆,正泰电器股价也一路走高,并在2021年8月市值突破千亿。
2020年,南存辉还以235亿元身家,问鼎当年的温州首富。
但“高光时刻”过后,随着光伏产业进入周期性波动,正泰电器也走下神坛,目前其市值只有不到500亿元。
但南存辉对产业风向的敏感度,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再度发挥了作用。
正泰电器进行了一系列业务板块的切割、整合。
将光伏相关业务从上市公司体系中逐个剥离。
市场惊讶地发觉,正泰集团将用低调发展多年、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的布局,再造一个“光伏资本局”。
01、从鞋匠到电器大王浙江温州素来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之都”,温商的风云故事更是绵延百年。
1963年出生的南存辉,从鞋匠起家到成为温州首富,经历堪称传奇。
温州鞋业,天下知名。
上世纪80年代时,年轻的南存辉还是温州柳市镇一名修鞋的手艺人。
他在街头修鞋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低压电器的商机也在这里发芽。
1977年柳市镇开出了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等到了1981年,路边就已经涌现出了300余家店面。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多年之后,“中国电器之都”成为柳市镇的一块金字招牌。
当时的南存辉虽然预见不了这么远,也毅然丢下了修鞋摊转行。
1984年,南存辉与自己的小学同学、做裁缝出身的胡成中一起,凑了几万元资金,开了一家“求精开关厂”。
当时的柳市镇遍布电器作坊,但有生产许可证的还不到1%。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整治温州低压电器市场乱象,南存辉和胡成中两位创始人决定分开发展,各自称王。
这一决定造就了正泰和德力西两家跻身中国500强的民营企业。
胡成中于1993年创办了浙江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如今德力西集团也已成为国内行业龙头,在2022年营收超过680亿元。
分手后的南存辉,在1991年正式成立了正泰电器。
第二年,正泰电器迎来了一位“关键人物”——曾在温州市经委企管处的徐巧兴加入公司。
在南存辉经营开关厂时,就听过徐巧兴给当地企业做的培训。
接到加入正泰的邀约时,已经快到退休年龄的徐巧兴问了南存辉一个问题:“你想做大还是做小?”那个时代,温州的民营企业多是“小富即安”的家族式经营,即使放眼全国,也有很多企业家并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要“做大”,去吃掉别人。
但南存辉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于是,徐巧兴给南存辉提供了思路:抛去传统的家族企业思路,“搞集团”。
正泰提出了一条“内重管理,外求联合”的战略,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
在内,公司进行了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重组架构,稀释股权;在外,正泰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入麾下,于1994年2月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首家企业集团,当时南存辉个人股权在集团中的比例已下降到40%。
柳市镇的低压电器行业崛起,就是通过当年数万名直销商全国销售跑出来的。
正泰电器也采用合股、加盟等多种方式,逐步将这些“游商”吸纳。
等到了2004年,正泰电器的销售额已达到119亿元。
2010年,正泰电器上市,成为温州第一家在上交所主板首发上市的民营企业。
当年那场堪称是“隆中对”的对话,让徐巧兴在很多报道里被称为正泰的“军师”。
而多元化、集团化路线,也就此烙印在了正泰集团的基因里,一直延续至今。
做到低压电器领军企业后,正泰电器将业务向中、高压和输配电设备延伸。
但在整个电力建设领域中,正泰集团的业务仍然处于产业后端。
为了企业长期发展,如何向产业上中游转型升级,一直是南存辉思考的问题。
▲(截至2023年6月,正泰电器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图源/正泰电器2023年半年报)新的市场机会很快来了。
彼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大行其道,2005年,无锡尚德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企,创始人施正荣问鼎中国首富。
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后来相继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光伏“造富”风头,一时无两。
南存辉动心了。
2006年,正泰集团杀入光伏,成立子公司正泰太阳能,投资光伏组件业务,并且独辟蹊径,押注了当时小众的薄膜电池技术路线。
不料,第二年开始,光伏产业就进入了周期性波动,多晶硅价格暴跌,组件海外市场降至冰点,大批中小企业走到了倒闭边缘。
正泰的新能源业务因为没有囤积硅料,得以从这场行业大洗牌中逃过一劫,但薄膜电池也同样遭遇困境。
后来南存辉在媒体采访中回忆,2009年,正泰集团的大部分客户取消了光伏组件订单,工厂几近停产。
大股东们也一片反对之声,甚至有人提议,不如干脆转战房地产行业。
南存辉紧急给光伏业务踩了刹车,放弃了薄膜电池技术路线。
但同时他也拒绝了入局房地产的想法,因为“那不是正泰的主业”。
他还是相信,光伏发电未来必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中间还有个插曲:当正泰果断撤出对薄膜电池投入时,汉能集团的大佬李河君,正力排众议,大踏步进军薄膜发电领域。
这推动了李河君2015年短暂登顶“中国首富”,但也直接导致汉能集团5年后的破产。
南存辉后来想起这件事,不知道是否会心有余悸。
他从中总结出了一条道理:企业不创新不行,但走得太快也不行,正泰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适度创新”。
正泰的光伏投入开始向全产业链延伸,发展也变得更为低调、求稳。
2009年,正泰集团又悄然成立正泰新能源和正泰电源两家子公司,分别试水光伏电站投资和建设、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产品制造。
市场再次关注到正泰的光伏业务,是在2015年,正泰电器宣布收购正泰新能源100%股权,将光伏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2016年,光伏逆变器公司正泰电源也被置入正泰电器。
光伏资产并表后,正泰电器终于告别“单腿走路”时代,主营业务变更为“低压电器+光伏”双轮驱动。
不过2015年光伏业务为正泰电器贡献了54.42亿元营收,还不到低压电器业务114.92亿元的一半,市场的主要关注点仍然在公司原本的主营业务上。
这次正泰集团提前押对了风口。
2020年,随着双碳目标发布,光伏产业开启了投资扩产热潮,光伏概念也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
2020年,正泰电器营业收入达到332.53亿元,同比增长10.02%;实现归母净利润64.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85%。
其中,光伏新能源实现收入141.3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接近43%。
正泰电器的股价也从2021年初开始强势上扬,2021年8月底,公司市值突破1300亿元。
昔日“低压电器之王”华丽转身,成为光伏“千亿俱乐部”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温州首家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但在光伏资本盛宴之后,正泰电器又快速从千亿市值跌下神坛,一年以后的2022年8月底,其市值已然较高点腰斩。
▲(正泰电器2010年1月上市后股价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