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如云,气氛热烈,偌大的会场里,聚集着超300位顶尖专家、医生代表。
不远处的茶歇台上,来自德国、英国、瑞士、沙特等国家的海外客商边吃边聊,交谈甚欢……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不久前南微医学新生产基地落成的仪式现场。
崭新的大楼“扬帆起航”,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起点——这家行业龙头,产品已服务全国超6000家医院,业务扩展至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覆盖了半个地球。
自2000年成立,24年时间从无到有铺开如此产业“版图”,而故事的最初,可以从一把夹子说起。
一把止血夹,一年能卖几个亿一根长长的输送管,将小夹子送至体内伤口处,输送管的另一端手柄一拉,小夹子稳稳“夹住”,即可实现止血、缝合。
在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手术中,这样的止血夹不可或缺,但一度,国内各大医院使用的止血夹都被国外品牌垄断。
直到2015年,南微医学的“一次性可旋转重复开闭组织夹”面市,这一局面终被打破。
“传统止血夹,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不容易精准开闭。
”南微医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和类似镊子开闭原理的传统弹性臂止血夹不同,这把止血夹设计成了流畅开闭的滑槽式结构,不仅能精准控制开口尺寸,还可以360度旋转,重复夹闭不同方向的目标组织,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
更有竞争力与吸引力的是价格,只有进口同性能产品1/8的售价,大大降低了患者负担。
因医患双方都非常满意,这把止血夹也被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和谐夹”,并快速打开了市场。
直至今日,“和谐夹”仍是南微医学的明星产品之一,一把小小的夹子,年产值可达数亿元。
除了“和谐夹”,还有可闭合较大创面的“黄金夹”“三臂夹”,适用内镜黏膜剥离术的“牵拉夹”等。
“夹子家族”不断壮大,南微医学也在这条赛道上跑出一片天地,形成了内镜诊疗、肿瘤介入、微创神经外科三大产品系列。
医工合作,小夹子也能出“首创”2019年7月,伴随着黄浦江畔的一声锣鸣,南微医学成为全市首家、全国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
一把小夹子为何能精准“狙击”临床需求,迅速打开市场,助力南微医学冲上科创板?其中,包含着许多医工合作的细节。
“其实,我们最开始做的是非血管支架销售。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对接医院进行销售时,医生对南微销售的产品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但放眼市场,多数产品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于是,我们决定撸起袖子自己干,跟医生合作,做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企业成立就与临床紧密相连,医工合作自然也成了南微医学的“基因”——开设转化医学部,专门与一线医生配合开发新产品,每款产品成型期间,研发人员都会听取临床建议,反复磨合细节。
这样的创新模式下,如今,在南微医学新大楼的展厅中,有一块专属医工合作成果的展区,许多产品陈列于此。
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团队合作开发的“可携带放疗粒子食道支架”,以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吻合支架和电植入系统”用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可使重症胰腺炎后胰周积液死亡率从60%降至5%以下……一个个“首创”产品造福患者,也让南微医学“跑得更快”。
向“新”而行,小夹子的大未来“当时,我们国内一位知名消化内科专家出海讲学,回来后他告诉我们,在中国发现了一款非常了不起的产品。
”南微医学新生产基地落成仪式现场,德国内脏、血管和移植外科主任Markus Heiss医生、MC HEALTHCARE HOLDINGS的CEOKimura Masatoshi等不少外国医生与合作伙伴,都分享了与南微“初识”的故事。
不只是国产替代,南微团队也一直发力海外市场,当其业务扩展至9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深耕全球主要市场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这家成立24年的企业也真正成为行业内的一艘“巨轮”。
据介绍,若以时间衡量,每分钟就会有60个南微医学产品被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每分钟全球有58人次使用南微医学产品,其中国内40人次,国外18人次;每分钟活检类约27人次,止血闭合类约22人次……而如今,南微医学扬帆再出发——新大楼占地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投用后,将进一步扩大内镜诊疗器械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与其说,我们进入了一幢新大楼,还不如更准确地说,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
”正如南微医学董事长隆晓辉在仪式上的深情感慨,始终以创新引领,向“新”而行,这把小夹子也许还将撬起更大的未来。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