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材料焊接时铜在液态时很容易氧化,生成的氧化亚铜会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另外,母材中的杂质铅、铋、硫等分别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它们在结晶过程中分布在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枝晶间或晶界处,以液态薄膜形式存在,降低其高温强度和塑性,使其具有明显的热脆性。
同时,铜及铜合金在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倾向严重,也有助于薄弱面的形成。
铜及铜合金的线胀系数和收缩率较大,使接头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和应力,因而增大了焊接接头热裂纹倾向。
硫、磷、锡、锌等低熔点共晶体使铜及铜合金具有明显的热脆性,焊接接头容易产生热裂纹。
并且焊缝出气孔的倾向比钢严重的多。
采用低熔点的铜基焊丝钎料(如:硅青铜、铝青铜等),在纯氩气保护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叫MIG钎焊。
具有焊丝熔化速度快,电弧稳定性好,熔深浅,焊速快等工艺特点。
控制焊接热输入量Z低,母材不熔化。
焊丝迅速熔化并渗透于焊缝间隙中,形成钎焊接头。
焊缝强度高,工件热影响区很小,焊后薄板不变形。
适合于焊接板厚δ=0.8~2 mm的车身薄板对接接头、搭接接头及点焊焊缝,广泛应用汽车车体和镀层钢板的焊接。
铜的高热导率(比钢大 7 ~11 倍),使母材与填充金属难于熔合,产生焊不上及未熔合的现象。
焊前需预热400~600°C 使工件获得足够的热量,保证焊缝的良好成型,实现正常焊接。
有色金属会议拓展:2023全国磷酸铁锂材料产学研合作论坛暨中国有色金属智库新能源材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