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企业、市场人士及普通消费者,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以及房价走势作出研判。
★全国土地市场流拍增多市场降温 房企拿地更趋理性★(资料图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松才从今年持续不断的调控重压到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政策层面显示,整个房地产市场从土地到销售均呈现冷静态势,市场也更加理性。
尤其是近期的土地市场地块流拍现象增加,说明了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也越来越理性。
土地流拍增多8月10日,山西太原一场被当地媒体称为“史诗级”的土地拍卖爆出大冷门——8宗区域绝佳且有望成为“地王”的土地全部流拍,其中有六幅地块没有一家开发商报名,另外两幅由于开发商的出价与起拍价悬殊太大而未能成交。
8月13日,广州资源交易中心共出让五宗住宅用地,总出让面积达19.38万平方米。
跟2016年各大开发商积极抢地,高价地频出的热闹情形相比,此次土拍显得冷清很多。
在此次出让的五宗地块中,一宗地块以底价成交,两宗地块略高于低价,溢价率未超过百分之一,剩余两宗地块的溢价也在10%以内。
在同一天,济南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其中有8宗土地流拍,10宗土地以底价成交,剩余1宗土地以低溢价成交。
以上这几个城市也并非个案,近期土地市场的降温在各地均有表现,在杭州良渚新城、苏州、宁波、湖州、合肥均有地块流拍。
事实上,流拍在全国土地市场上越来越多,多个城市的地块均有流拍现象,房企在土地市场上变得越来越谨慎。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土地流拍数量高达796宗,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创下近年来流拍数量新高。
业内分析,受到房地产调控、限价政策的影响,遭遇融资难、去杠杆压力以及销售回款乏力的房地产企业越来越理性,对行业未来的预期也更为谨慎,不再愿意高溢价拿地。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8年土地流拍再次出现。
2016年房地产市场行情向好,房企拿地情绪高涨,热点城市土地市场随之升温,高价地成交频现。
2018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房企拿地更加趋于理性,优质地块成为首选,土地流拍潮出现。
同时,土地流拍潮趋向热点一二线城市。
中指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一二线城市土地流拍占比提高,其中流拍宗数TOP10城市中,一二线城市占8席。
2018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调控中,热点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持续深化,造成土地流拍宗数较高,而三四线城市除了东部核心城市周边城市外,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地区释放市场有效需求,土地市场热度较以往有所提升。
从热点城市流拍总量占比来看,今年1-7月,一二线城市流拍地块83宗,占总流拍地块的60.6%,占比较2017年有所提高。
从流拍宗数TOP10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占8席,其中天津共流拍12宗。
市场更趋理性业内认为,近期,土地流拍现象愈加频繁,这主要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施压,各地楼市出现了严重分化,房企改变对楼市未来预期。
再加上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条款较严苛,使房企无利可图。
而未来土地市场出现流拍现象将是“新常态”,过去房企那种轻松拿地赚钱的好日子不会再发生。
三四季度多数城市的房价和地价都会双双降温。
业内认为,土地市场流拍增多说明国内土地市场已经有所降温。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不少专家认为,此次房地产调控调子高、把握严,对土地市场回归理性有重要作用。
出于对未来市场走势的谨慎判断,不少房地产企业也更加理性和冷静,不再像之前那样疯抢地王。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现在土地出让条件越来越严苛,已经成为影响房企拿地决策的重要因素。
2017年,土地市场的土拍政策频出,限地价、限房价、竞自持、竞配建、共有产权用地等成为热点城市推地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限房价、竞自持等方式几乎成为部分城市土拍的标配。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限制条件对项目盈利和周转带来了压力,对企业资金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拿地更加谨慎。
此外,地价高、盈利空间压缩也导致了土地市场频频流拍。
在限价的市场背景下,偏高的地价无疑明显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降低了企业拿地积极性。
中指院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融资环境趋紧,房企资金链进一步承压,进一步降低了拿地的积极性。
近几年,百强房地产企业在追逐规模扩张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负债水平,负债压力加大,2017年资产负债率均值达78.9%,较2016年提高2.2个百分点。
而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金融端监管明显发力,房企融资渠道总体收紧,受2016年大规模发债影响,今年起房企亦进入偿债高峰期,面对国内趋紧的融资环境、调控高压下的销售受阻和集中的偿债压力等,企业资金进一步承压,拿地积极性减弱,土地流拍数量增加。
中指院认为,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预计土地流拍的数量仍将继续增加,而土地流拍的增加对房地产市场意味着房企逐渐理性,市场预期逐步转变。
地价趋稳后,“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目标将不会太远。
★房价上涨露头就打 调控不力将被问责★从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之后,相关部门展开行动,积极落实中央调控精神,对于房价上涨的城市进行约谈,打击房价上涨行为。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这一决策部署,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更赢得了民众的普遍赞许。
住建部约谈五城8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约谈了海口、三亚、烟台、宜昌、扬州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约谈指出,近一段时间,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过快上涨,须引起高度重视。
强调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完善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促进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
约谈要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住房需求,促进供求平衡,切实增加住房及用地有效供应,严肃清理查处捂盘捂地、囤房炒房等问题,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严厉打击投机炒作,遏制房价上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上述五个城市中,海口和三亚在今年“五一”前就已被住建部约谈过,此次属于第二次被约谈。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约谈的城市来看,海口、三亚、烟台、宜昌、扬州五市新建商品住房环比涨幅排名均排前列。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烟台、宜昌和扬州的房价排名靠前,环比上涨幅度接近3%。
其中,烟台、宜昌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均环比上涨2.9%,并列排名第三,扬州新房价格环比上涨2.8%。
对于住建部此次的约谈,海口、三亚、烟台、宜昌、扬州等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调控措施,确保市场平稳、房价稳定。
据了解,海南、山东、湖北、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约谈。
据悉,在8月17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约谈后,海口市和三亚市已各自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海口对备案价格虚高的在售项目“回头看”,重新调整备案价格;三亚住建部门则在近期查封了3个售楼部并检查了53家房产中介机构。
其中,三亚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将坚决打击恶意炒作、哄抬房价及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开发商和中介机构超出备案价格销售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严厉打击利用自媒体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炒作房价上涨、造谣传谣制造恐慌、组织“炒房团”炒房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记者了解,多数民众对住建部此次行为颇为赞许。
调控不力将被问责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没有被约谈的城市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这和住建部工作安排有关。
昆明此前已经有过各类督查了,在原来的政策基础上已经收紧,相对约谈的几率小;而烟台、宜昌等城市,属于这一轮比较热的城市,而且代表三四线,所以是需要约谈的。
严跃进表示,预计扬州等地后续各类新的调控政策会出台。
住建部的约谈不光是为了调控房价,还要落实地方政府房价调控责任制。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7日,住建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各地要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
要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住建部8月7日的会议明确要求稳定市场,同时重申了约谈问责机制。
对于房价上涨处于高位的城市来说,调控的压力将非常大,预计最近都有可能发布加码的调控政策或者从严约束市场。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从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和8月初住建部会议传出的信息来看,房价在“金九银十”大面积上涨的趋势将会减弱,各地短期调控也将更加聚焦到对房价上涨的控制。
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控房价成为各部委、各城市调控核心,限售、限价、严禁企业购房等政策或将被普及,而地方政府的房价问责制也将从严,预计更多热点城市的房价将进入下跌通道。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史晓强【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