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瞭望 | 这个“起死回生”的深山村屯,藏着什么秘密?

发布:2024-07-02 浏览:31

核心提示:归乡后的一段时间,龙革雄和堂兄弟们一起开荒,把凿出来的石头,用来铺路砌墙。那几年用坏的镰刀、锄头、锤子,以及磨坏的手套数以百计,搬过的石头更是数不胜数保护古屋老树,维系的是乡愁。正如龙革雄所料,有游客专程到老树下拍照,找寻童年记忆;有游客到古屋参观,体验祖辈生活和古建筑之美现在,龙革雄的孩子不用像父辈那样,爬几十里山路去县城卖李子。但种树的传统不能丢——10年来,龙革雄每年带着两个女儿上山种李树。“我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辰开门就是山,山外还是山。挑100斤李子、

归乡后的一段时间,龙革雄和堂兄弟们一起开荒,把凿出来的石头,用来铺路砌墙。
那几年用坏的镰刀、锄头、锤子,以及磨坏的手套数以百计,搬过的石头更是数不胜数保护古屋老树,维系的是乡愁。
正如龙革雄所料,有游客专程到老树下拍照,找寻童年记忆;有游客到古屋参观,体验祖辈生活和古建筑之美现在,龙革雄的孩子不用像父辈那样,爬几十里山路去县城卖李子。
但种树的传统不能丢——10年来,龙革雄每年带着两个女儿上山种李树。
“我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辰开门就是山,山外还是山。
挑100斤李子、爬2小时山路,天没亮就出发的龙桂全,中午奔到县城,卖些李子换点米,又带着儿子龙革雄往家赶。
那是1986年,龙革雄18岁。
龙家所在的铜板屯,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大石山区中。
相传,几百年前,铜板屯的祖辈走进深山,制造铜板,渐渐扎下根来,村屯由此得名。
这里曾经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人畜饮水困难,没法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当地百姓守着寓意富足的“铜板”,致富门路却一度难寻,令人唏嘘。
变化始于2012年,当时铜板屯一度只剩6位老人留守,10年后,成千上万游客到此观赏美景、寻觅乡愁。
从空心孤寂到活态发展,这个“起死回生”的深山村屯,藏着什么秘密?广西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16岁的龙杰(左一)、13岁的龙卢薇(左二)、10岁的龙紫贤(左三)帮家人卖土特产(2021年2月15日摄) 黄孝邦/本刊从空心村到示范村铜板人有种李树的传统。
每逢春天李花盛放,铜板屯掩映于雪白的李花丛中,仿佛世外桃源。
因山高路陡,铜板屯的李子长久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
上世纪90年代,谋求脱贫致富的铜板青年陆续到城市打工。
随着时间推移,龙桂全等留守老人年事渐高,无力打理满山李树,只能任其花开花谢、果熟果落。
在外闯荡20年的龙革雄及同乡心情复杂,杂草丛生、土地撂荒的铜板屯,会不会在他们这一代自然消亡?2012年春节后,龙革雄和几个堂兄弟没有外出打工,决定实施“拯救故乡计划”:用打工攒下的58万元,成立融安县铜板高山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规模种植李树和山野葡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要种树,先开荒、修路。
归乡后的一段时间,龙革雄和堂兄弟们一起开荒,把凿出来的石头,用来铺路砌墙。
那几年用坏的镰刀、锄头、锤子,以及磨坏的手套数以百计,搬过的石头更是数不胜数。
“拯救故乡计划”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扶持,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就业创业。
2015年开始,铜板屯陆续得到政府扶持资金,修建了进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农作物滴灌、太阳能路灯、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一批新的基础设施,百年村屯焕发出新生机。
随着精准脱贫方略全面实施,铜板屯于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铜板屯的李花和油菜花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这个昔日的空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广西乡土特色示范村”。
曾被时间遗忘的小山村,短短几年就变了模样。
唤醒人们心底的乡愁树在,人就在;人在,家就在——铜板人认准了这个理儿,立志“复活”满山李树,重现白色盛景。
听说有品种结出的李子果大,合作社从外地引进了2万多株嫁接上去的李子苗。
没想到,外来的李树水土不服:受大石山区缺水、嫁接苗不适应当地气候、自身种植技术不过关等因素影响,前两年长势良好的李树,终究没有结成果。
顶着质疑声,龙革雄等人那几年补种了近万株当地李子苗。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村民们起早贪黑学习种植技术,如今铜板屯每年能收获数百亩白色李花和数万斤李子。
“复活”铜板屯,不仅让李花在漫山遍野盛开,还唤醒了人们心底的乡愁。
铜板屯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泥墙土瓦古村落之一,在保证住房安全的前提下,当地至今保留着不少古建筑,有的古屋已有300年历史。
村口耸立着两棵30米高的百年松树,默默陪伴着这些百年老屋。
最初,有一些反对古屋老树保护的声音。
有人觉得古建筑“看起来土”,有人直言,哪里有钱保护老树?“如果闯出名堂,人们到铜板屯看李花,古屋和老树一定能让大家想起什么。
”龙革雄说。
保护古屋老树,维系的是乡愁。
正如龙革雄所料,有游客专程到老树下拍照,找寻童年记忆;有游客到古屋参观,体验祖辈生活和古建筑之美。
如今,在铜板屯可以看到古朴的石板路、错落的青瓦房、沧桑的泥土墙、厚重的木门、大红的灯笼、袅袅升起的炊烟,还有安详的老人、谈笑的游客、嬉耍的孩童。
一到春天,整个村屯和远方青山、眼前李花交相辉映,如同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种下希望的种子李花、古屋、老树,见证了铜板人的心愿,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几年,铜板屯名气渐显,游客吃饭和住宿的需求激增。
村民们看准时机,建起9家农家乐和民宿。
2020年前,每年至少为当地群众带来50万元收入。
2021年,龙革雄还装修了自家民宿,恭候各方宾客。
游客来了,村民自家种的芋头等农副产品不愁卖了。
以前,当地百姓要爬几个小时山路到县城卖出农副产品;现在,家门口卖东西就有收入且价格卖得更高,人们脸上乐开了花。
在铜板屯所在的崖脚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志谦看来,这种笑对生活的态度,是乡村振兴的扎实动力。
“今后将山上部分本土李花移植下来,供游客观赏,并提供技术力量,指导铜板屯百姓更好种植李树。
”覃志谦说,未来还会丰富山楂、樱桃等开花植物,增加植物景观层次,让铜板屯一年四季有花,延长旅游时间线。
村民龙飞任退休后回到铜板屯。
他和朋友合计,未来不光卖李子,还要筹建一个李子加工厂,生产李子酒、李子糖、李子果脯,深加工一系列李子类产品,延长与李子相关产业链,更好促进产业发展。
春来李花开,夏来瓜果甜,秋来枫叶黄,冬来腊肉香……铜板屯的变迁,正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时”的缩影。
现在,龙革雄的孩子不用像父辈那样,爬几十里山路去县城卖李子。
但种树的传统不能丢——10年来,龙革雄每年带着两个女儿上山种李树。
“我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
”百年村屯,历经沧桑,青山不老。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11年11万张照片,我见证了“空心村”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复苏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