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微胖界的“四高”人士, (注: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 老曹是时候亮出用“生命为大家打听”的身份了。
家里人倒是为老曹在吃喝拉撒的健康方面操碎了心, 但他们关注和提醒最多的还是在“吃”上面, 必须少油少盐,还不是什么油都可以吃。
这就让老曹很为难了一般5升装的四五十块钱的油不让吃, 七八十、上百元的油感觉吃得不划算, 剩下一两百元的橄榄油又吃不起, 这种纠结在亲戚发现“榨油机”时解开了。
不晓得是一起跳广场舞的阿姨推荐的, 还是哪个购物软件自动推荐的, 总之,就是有人把几种家用榨油机送到了家人身边,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用商家和家人的话说, 自己家买的原料榨的油,安全呐! 可是,这种自己操作的家用榨油机器, 真的靠谱吗? 老曹到各个家电卖场里打听这种机器, 并没有遇到类似的产品, 向导购们咨询得到的答案, 也多是“听说过,没见过,更没用过”。
这就让人心里更不踏实了。
然而, 这种疑虑在各种家电购物平台上多少得到消解。
名为“家用榨油机”的这类商品在网络上卖得还挺红火, 价格从500元到1万多元不等, 卖得最好的还是1500元到2000元档次的机器, 销量最好的一款已经卖出差不多3000台。
毕竟是要制作吃进身体里的东西, 价钱便宜了心里总会担心。
不过, 不管这些家用榨油机身价几何, 在他们的产品介绍里无一例外地标注了这么几个词眼 “无添加”“新鲜”“健康”“老味道”这就是它们的卖点了。
老曹在这些已经购买的消费者中, 联系上一位花1800元买了一台家用榨油机的本地人。
在他的展示中, 这种榨油机的实物长相与榨汁机并无二致, 显示可供榨油的材料也有很多, 包括芝麻、核桃、菜籽、花生、大豆、茶籽等近20种含油植物。
整个榨油机的操作也很简单, 只需将原料加入榨油机,然后在菜单上选择榨油品种,按下开始键就可以等着油自己榨出来。
根据他日常榨油的经验, 一斤花生大概可榨4两油,一斤芝麻则可以出油约6两。
老曹随后专门去市场里打听了一下这些原料和相对应的食用油的价格, 发现超市里5升装较好品质的花生油从120元到150元不等, 而另一方面, 花生零售价格多在5元左右, 这样一算, 要榨5升花生油至少需要25斤花生, 原料成本就是100元到125元。
这还不算买油和榨油的人工成本和实践成本, 所以那些宣称自榨油成本比瓶装油低,甚至能省一半钱的说法似乎并不可靠。
当然,如果家用榨油机让自己榨来吃的油更加健康安全, 这便宜不便宜的那都也不是事儿。
对于这个重要的健康问题老曹向专家打听的说法是自己在家用机器榨油的做法,从工艺上来看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其中隐藏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于原料。
原来,家用榨油机榨出的油属于粗加工油,总体来说并不影响食用。
但如果原料不好则会严重威胁油品质量。
比如,家用榨油最常见的原料是花生,但其在储存上却最容易生霉,而霉花生含有高强度的致癌物“黄曲霉素”。
这也意味着,一旦家中的花生发霉却没有注意察觉,或者舍不得扔掉而用来榨油的话,这样的食用油品就会存在安全风险。
专家提醒自己榨的油称属于半成品油,含有比较多的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杂质,容易氧化变质,所以必须要控制好量。
同时,如果一定要自己榨油来吃,就最好选择深色玻璃瓶储存,并且尽快食用。
另外,要对榨油机的塑料、金属部分勤保养,以免影响油品质量。
打听了这么多,老曹还是觉得把“吃”上的健康交给一台自己榨油的机器,好像总有些怪怪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老曹还是愿意相信正规卖场里一分钱一分货的食用油质量。
在饮食健康方面,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加舍得。
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你所爱的家人负责。
我是曹打听,一个把吃、穿、用、玩、钱袋子管起来的朝气中年男煮夫,下周二,继续为您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