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近夏至 位于大漠腹地的天然气井站 站外绿意渐浓 井站与草场相得益彰 管线与绿树遥相呼应 …… 把气田建设成为荒漠里的“新绿洲” ( 董婷 摄 ) 你敢想 十几年前 这里还是黄沙漫天的沙漠 如今已是一碧千里的绿洲 在这场“黄”降“绿”升的变迁中 长庆油田全“绿”以赴 贡献 长庆人 的石油力量 作为中国陆地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 鄂尔多斯盆地 地处黄河流域腹地,多以荒原戈壁地貌为主,16个生态保护区及48条黄河支流与油气场站、管线纵横交叠,生态环境脆弱。
多年来长庆油田在牢牢端稳能源饭碗同时,扛起守护祖国绿水青山的使命,实现大地“含绿量”与企业发展“含金量”的同步提升。
0 1 防沙 御沙,涵养水 分 插柳条、锁风沙,为沙漠穿上“格子衫”(董婷 摄) 在沙漠腹地,石油人挖出一条条沟渠,用柳条牢牢缚住座座沙梁, 栽种沙柳草方格, 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长庆油田以“治+养”的方式,用心治理周边环境。
针对草地、湿滩地、沙地等不同地貌,采取先固沙、再恢复的方式进行沙地治理,最大化保证恢复效果,防沙 御沙,涵养水 分。
0 2 植树造林,建设屏障 毛乌素沙漠腹地的美丽气田(张志鹏 摄) 黄土高原变绿色屏障(杨万忠 摄) 同时,长庆油田积极开展“我为碳中和种棵树”活动,在各井站、生活基地和生产周边道路上大力栽植沙地柏、樟子松、柳树、国槐等树木,防风固沙、绿化道路、土地复垦。
先后建成清洁文明井场三万余座,筑起“中国石油长庆林”等十多个大型生态屏障,打造出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栽植各类树木数十七万株,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0 3 “封井”变“风景” 封井后种植油松等植物,恢复土地绿化(郭红英 摄) 长庆油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采取避让、关停、整合油气水井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的绿水青山。
在 每年 全面展开的油田大调查的基础上, 长庆油田 本着“环 保优先、整体规划、分级分类”的原则,对低产低效井进行体能“复查”。
封堵近两万口,以“退”为进,助力长庆油田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在封井过程中,结合各项生产指标,科学预判后期开发水平和 区域风险等级,合理选择封井工艺,分批次展开封井计划,防止地层油气水在井内运移,消除井内流体对淡水层和地表环境的影响。
万物生灵是最好的见证,山川草木是最美的注脚。
油气区内现有国家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超百余种,资源开采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美好画卷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将绘就得愈加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