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有很多人误认为紫砂壶上的斑点是一种瑕疵,但是无论是黑色的铁离子斑点还是闪亮的云母斑点,正是紫砂泥的质量标志。
有时候我们在壶身上看到些小黑点,小星点,小白点。
其实这都很正常。
为了克服壶面上产生这些个的"缺点",为了使紫砂壶更适合以工业眼光衡量茶壶好坏的消费者的口味。
炼泥人就发明了一种叫“泥浆冲砂法”的制泥方法。
泥浆冲砂法是指原本应被挑选出来的含有少量杂质的矿料,未经挑选,再次被机器高密度粉碎,使杂质颗粒直径变得更小,肉眼在烧制后难以察觉。
尽管这种方法没有提高泥料的纯度,但在表面上看似乎更加“美丽”,因为看不到“星星点点”。
此外,这种方法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泥料资源,降低了成本,并且做出来的壶很受欢迎。
然而,试问,未经杂质挑选的矿料能被认为是好的矿料吗?紫砂泥如果被捣得太碎,制成壶后,把玩在手中会不会失去“砂感”?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这种“泥浆冲砂法”并不可取。
【小黑点】——铁质,在烧制纯正的紫砂泥料的过程中,有时会在一定的温度下出现铁黑和铁熔的现象。
一般来说,铁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在紫砂泥料的表面下,由于高温而融化了但还未凝固的铁质。
而铁熔则是指铁质已经熔化并析出到表面,形成了一种结晶状的铁。
总的来说,出现铁黑并不会说明泥料的品质很差,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紫砂泥料本身的特性以及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白色星点】——云母,云母是一种由铝硅酸盐矿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属于层状硅酸盐,具有特殊的硅氧层结构。
云母的硬度相对较低,但在达到熔融温度时,它能够与其它矿料相溶,增强泥坯之间的联结力。
云母在1050度时结构会遭到破坏,但并不会挥发,它的汽化温度要远高于其所含物质的汽化温度。
宜兴紫砂的烧成温度通常在1100度到1280度之间(根据泥料的不同),而云母的完全挥发温度远高于这个温度。
因此,在紫砂壶的表面残留云母是正常现象。
“小星点”、“小黑点” 这些特征不出现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这些不是“瑕疵”,拥有这些反而说明其泥料优质,是纯正的紫砂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