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邦家居(603801):中期业绩快报超预期 新品类&新渠道助力公司成长类别:公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金星/朱悦 日期:2020-07-15事件:公司披露2020 年中期业绩快报,2020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24 亿元,同比增长6.57%,实现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降低54%,EPS 为0.21 元/股。
其中Q2 实现销售收入8.98 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归母净利润0.96 亿元,同比增长21.11%,Q2 收入业绩表现超预期。
点评:发力定制衣柜,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由于2019 年志邦新开较多衣柜门店,我们推断2020H1 衣柜正增长,有力的减少疫情影响下的线下零售需求下滑的冲击。
与此同时,由于家居行业渠道碎片化,志邦也积极布局整装赛道和新零售赛道谋求增长。
公司2018 年开始开店加速,衣柜业务实现收入4.34 亿元,2019 年衣柜收入超过7 亿元,主要依托于渠道门店铺设及单店收入增长,我们认为2020 年公司衣柜会保持高增长态势。
发力精装渠道,支撑收入稳健增长由于橱柜是精装房配备品类,志邦家居依托多年橱柜零售制造与销售能力较早便发力精装渠道。
在与地产商合作的过程中,只有龙头公司可以参与设计环节,存在一定优势。
并且志邦在工程客户方面也采取分散化布局,同时平衡自营及工程代理比例,控制现金流风险,我们认为公司2020 年精装渠道也会维持高增长。
管理层激励重组,执行力行业领先执行力高效奠定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
家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对于组织管理、战略决策以及执行落地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是一个渠道导向型行业。
在行业发展期,对于渠道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制定措施的团队执行力要求很高。
公司近年快速调整工程客户、拓展工程类业务、发展新品类及多产品线,都可以体现出公司领先于行业大多公司的执行力,这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中高层人员激励到位。
公司上市后推出两次股权激励计划,分别对高层和中层实行了股权激励,充分调动战略及执行层面的积极性,推动公司快速适应市场调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志邦家居以渠道为导向对管理架构积极调整,坚定推动全品类战略,增强对经销商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近年的快速增长。
我们看好志邦家居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有望逐步缩小和一线家居品牌的距离。
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公司Q2 收入业绩恢复较快,增长表现较好,预计在下半年地产竣工逐步释放、疫情后消费反弹的背景下,净利润有望明显提升。
我们上调2020-2021 年EPS 预测至1.73/2.14/2.41 元(原为1.49/1.84/2.08 元),对应20-22 年PE 分别为17/14/12 倍,估值较低,成长性较好,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销售不及预期,经销商调整导致订单波动过大,高管调整带来的团队磨合较多。
中公教育(002607)事项点评:疫情扰动短期业绩 景气度持续向上趋势不变类别:公司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永坚 日期:2020-07-15事项:公司上半年预亏2-3 亿(去年同期利润+4.93 亿)。
平安观点:营收递延确认严重,成本相对刚性:1)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公职类考试招录公告发布时间延期(省考比2019 年晚3-4 个月,其余项目均有不同还程度延期),上半年考试项目少、成绩公榜也少,因此营收确认同比减少较多,我们预期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0%左右。
2)成本相对刚性,因为5 月份之后疫情逐步好转,公司很多网点逐步恢复开课,加上公司逆势扩招了一批教师,整个上半年成本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下滑。
3)公司业务上半年以收款为主,协议班模式下收入确认下滑容易引起净利润大幅波动。
下半年业绩预计强势反弹,行业和公司景气度持续上升:1)从我们跟踪的数据来看,6 月中下旬开始各类招录反弹幅度较大,整体扩招30%左右,因此我们预测公司预收款情况会持续向好。
2)原Q2 项目堆积至Q3,加上Q3 本来的扩招项目,因此我们预测公司Q3 业务会有较高反弹。
3)国内就业压力较大,公共服务部门承载就业的机会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扩招趋势明确,补充增加医疗、教育人员是硬性需要,退休换新是长期需求,因此公司所在赛道的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公司上半年逆势扩招教师会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我们认为行业需求依旧旺盛,暂时不调整全年业绩预测,待下半年具体跟踪数据再做更新。
2020-2022 年营收分别为138.33 亿元、190.10 亿元、254.95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76 亿元、35.88 亿元、48.50亿元,EPS 分别为0.42 元、0.58 元、0.79 元,对应目前股价的PE 分别为76 倍、54 倍、40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半年疫情反复,公司业绩不及预期;2)突发负面事件影响公司形象;3)行业政策变动,特别是招录政策的变化;3)公司人员规模急速增长;管理效率下降;4)竞争格局改变,竞争对手加码投入。
龙大肉食(002726)中报业绩预告点评:全产业链逆周期扩张 打开各项业务成长空间类别:公司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余春生 日期:2020-07-15事件:龙大肉食发布2020 年中期业绩预告:2020 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00.00 万元-31,000.00 万元,比上年同期9,556.92 万元,增长:213.91%—224.37 %。
公司公告,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有:受国内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和新冠疫情等影响,公司养殖、冷冻肉和熟食等业务盈利能力增加。
投资要点:新的大股东带来新的战略发展。
我们认为,龙大肉食自2019 年变更为新的大股东蓝润集团后,公司各项业务有望以更大的推力和更快的速度实现发展。
尤其是公司全产业链布局,可实现逆周期扩张,在当前养殖和冻肉盈利为主的情况下,公司有望用养殖和冻肉的利润提前布局屠宰和肉制品业务,待猪价下行,生猪供给充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屠宰和肉制品业务的盈利贡献,从而保证公司利润的可持续高增长。
公司目前每开拓一项业务都显著提高盈利弹性。
公司从过去的小型屠宰厂发展到规模化大型屠宰厂,不仅带来屠宰量的增长,而且因为规模效应费用率降低和大厂更能强化上下游议价权,带来单头盈利的提升,从而实现“量利齐升”。
此外,公司大力发展肉制品业务,实现了从粗加工低毛利的屠宰业务到深加工高毛利的肉制品业务转型,使公司渐渐从制造型企业向消费品企业转型发展。
公司发展养殖业务,不仅养殖成本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平抑猪周期成本波动,实现逆周期扩张,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带来高盈利弹性(周期低点投资周期高点业绩兑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资产注入,同时鉴于看好公司从低毛利业务到高毛利业务发展,盈利弹性大,上调公司盈利预测2020/2021/2022 年EPS 分别为0.61/0.81/1.24 元,对应PE 分别为18.13/13.70/8.9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屠宰业扩张不达预期;公司肉制品发展不达预期;公司养殖业扩张不达预期;猪价涨跌不符合预期;猪瘟控制不达预期;食品安全;公司资产注入的不确定。
海普瑞(002399):受益于肝素原料药提价和肝素制剂快速增长 2020H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类别:公司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马帅/冯俊曦 日期:2020-07-15事件:2020 年7 月14 日公司发布2020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H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6 亿元-6.01 亿元,同比增长0%-10%。
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69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受益于肝素原料药提价和肝素制剂快速增长,2020 年H1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690%:2020 年H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6 亿元-6.01 亿元,同比增长0%-10%。
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69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原料药业务订单定价模式调整,实现成本波动的有效传导,近期肝素原料药提价推动原料药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2)肝素制剂业务持续快速增长;(3)CDMO 业务收入增长、毛利润及毛利率增长边际效应显著。
原料药业务受益于肝素原料药持续提价:肝素原料药的平均出口单价从2019 年10 月的5723 美元/kg增长至2020年4 月份的9257 美元/kg。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与客户的订单定价模式作出了调整,实现成本波动的有效传导,公司原料药业务充分受益于近期肝素原料药的提价,推动原料药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
肝素制剂具备“成本+质量+销售”多维优势,海外市场销售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的肝素制剂具备成本、质量、销售等多维优势。
其中,生产成本方面,得益于肝素领域的全产业布局,确保了原料药的供应稳定和成本可控;质量方面,公司的依诺肝素的药物警戒率较低,药品安全性行业领先;销售方面,公司自建依诺肝素制剂销售团队,实现海外市场的精准销售。
2019 年公司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2.31 亿元,依诺肝素钠制剂在英国、波兰、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等区域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随着欧盟市场销售区域的拓展及“处方溢出”效应的逐步释放,依诺肝素钠制剂销量保持持续增长。
CDMO 业务销售稳定增长,利润增长边际效应显著:公司于2015 年通过并购赛湾生物布局生物大分子CDMO 业务,帮助公司快速建立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平台。
CDMO 业务营收从2016 年的3.45 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7.88 亿元,毛利率从2016 年的10.63%提升至2019 年的30.59%,利润增长边际效应显著。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分别实现营收61.81 亿元、72.93亿元、84.6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7%、18.0%、16.0%;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62 亿元、13.43 亿元、16.3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2%、26.5%、22.0%,首次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肝素原料药价格回落风险;依诺肝素销售不达预期;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润邦股份(002483)公司动态点评:并表中油环保助推业绩快速增长 布局危废行业未来大有可为类别:公司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夕朦/范杨春晓/金欣欣 日期:2020-07-15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95%7 月14 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700万元至8,70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29%至95.16%。
业绩增长的原因有两点:1)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中油环保73.36%股权事项,中油环保自2020 年3 月起正式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从而使得报告期内公司环保业务的整体收入和利润贡献增加。
2)报告期内,公司高端装备业务整体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油环保在建项目有望在年内陆续投产,产能利用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 月7 日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中油环保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将有2.75 万吨/年的危废处置产能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中油环保已投产危废处置产能23.04 万吨/年(其中焚烧14.29 万吨/年,综合处置8.75 万吨/年),医废处置产能3.97 万吨/年。
公司另有在建危废处置产能4 万吨/年(其中焚烧2.5 万吨/年,综合处置1.5 万吨/年),预计将在年内全部投产,届时将达到危废处置27.04 万吨/年、医废3.97 万吨/年的处置规模。
过去几年中油环保危废处置产能快速增加,由2017 年底的2.49 万吨/年快速扩张到现在的23.04 万吨/年。
由于新项目投运后还需要时间进行调整磨合,项目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
根据公告,2018 年中油环保的焚烧处置产能利用率为64.36%,较可比公司平均82.90%的产能利用率还有较大差距。
由于目前我国危废处置行业产能供给明显不足,我们认为随着项目运营逐渐成熟,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将逐渐提升,带动业绩增长。
危废市场具有存量增量双重需求,疫情爆发促进医废行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每年的危废处理量快速增长,在2011 年至2017 年间我国危废产生量复合增速达12.4%,到2017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达6,937万吨,危废处理量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危废的存量也在不断扩大,危废存量是指此前因技术或产能等原因没有被无害化处置而只能通过贮存处置的危废。
根据国家规定,理论上危废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在有条件后,需要将这部分危废也进行无害化处理。
我们根据每年的危废产生量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量的差额以及每年贮存量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测算,估计2017 年我国危废贮存量约为5,800 万吨,并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医废处理能力快速上升。
根据生态环境部消息,截至2020 年5 月9 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9.3 吨/天,相比疫情前同比增长24.8%。
在疫情结束后,政府将更加重视医废行业的发展,提升医废处置能力,医废行业景气度将上升。
投资建议:高端装备龙头,完成对中油环保的收购后环保板块体量快速扩张。
预计2020~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41、2.72、2.95 亿元,其中2020 年业绩增速为72.4%,对应市盈率20x、18x、16x。
风险提示:中油环保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高端装备销量受海外疫情影响出现下降;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业务整合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商誉减值风险中环股份(002129):12英寸半导特色进入增量 28NM逻辑完成研发类别:公司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远峰 日期:2020-07-15事件概述根据公司2020 年7 月15 日公开讯息,公司公布半导体硅片生产情况,在8 英寸方面,天津、宜兴两地工厂已实现产能50 万片/月,预计2021 年实现总产能70 万片/月;12 英寸方面,天津产线在完成前期的技术研发和认证的同时,已实现2 万片/月量产,宜兴全自动生产线在2020 年8 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 万片/月,预计2021 年实现产能15 万片/月。
分析判断:12 英寸半导体硅片在技术、验证、产能均进展良好,正片量产导出可期公司12 英寸半导体硅片在技术、验证、产能三大核心指标进展情况:(1)技术方面:完成逻辑应用28nm 技术开发、特色工艺应用进入增量阶段,研发基地完成19nm 晶体研发:第一、12 英寸半导体硅片应用于Power、CIS 等领域的产品已经通过多家客户认证,进入增量阶段;第二、应用于Logic、Memory 的COPFree 产品已完成28nm 全流程的技术节点开发,产品已在客户端进行认证。
第三、在公司晶体研发基地已完成19nm 晶体的研发及评价。
(2)验证方面: 12 英寸半导体硅片已经过12-18 个月的验证周期,可望同步产能提升稳步迈向正片供应。
公司于2018年开始陆续投入12 英寸半导体硅片建设和生产,2019 年开始大批量进行产品验证,已经验证经过12-18 个月的周期,按照行业验证标准18-24 个月,预计2020 至2021 年将是公司验证迎来收获上量的节点。
(3)产能方面:预计2020 年底前,12 英寸产能达到7-12 万片/月。
公司在宜兴新建的全自动化产线,利用更高的硬件配置,更好的软件资源,配合客户推进更小纳米制程节点的产品研发。
在12 英寸产能方面,公司天津产线在完成前期的技术研发和认证的同时,已实现2 万片/月量产,宜兴全自动生产线在2020 年8 月即将通线,年内可实现产能5-10 万片/月,预计2021 年实现产能15 万片/月。
8 英寸半导体硅片市占率、产能同步扩张,有望受益于行业供不应求公司8 英寸半导体硅片已经稳定量产,预计未来两年产能大幅爬升。
(1)技术、验证方面:8 英寸应用于Power、Logic、IGBT、Sensor 等领域的产品,已通过国内外多家客户认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
因此,预计2020 年伴随宜兴自动化生产线产能的释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产能方面:已经实现50 万片/月。
公司天津、宜兴两地工厂8 英寸半导体硅已实现产能50 万片/月,预计2021 年实现总产能70 万片/月;(3)市场供需方面:2020 年第三季度,全球6 英寸、8 英寸晶圆在消费电子旺季拉货下出现供不应求。
根据半导体行业圈讯息,有鉴于2020 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IDM 厂产能利用率降低,导致电源管理IC、功率器件等特色芯片库存降低,下半年产能浮现供不应求;因此,IDM 厂商开始将部分订单委外释出至晶圆代工厂,进而推动8 英寸晶圆需求量提升。
半导硅片自主技术研发团队超百人,精英人才持续增加中环股份作为半导体产业的从业者,始终着力于自主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在半导体硅片自主技术研发团队的组建。
公司拥有超六十年单晶硅研发经历,已经形成技术实力雄厚的本土化团队,其本土化研发团队已拥有多位国家单晶硅专家,目前共有半导体专业技术人才上百人,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愿意为半导体事业艰苦奋斗的精英人才,持续做大做强技术实力。
中环领先秉承中环股份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致力于建设teamwork、有职业精神、有家国情怀的自主培养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遵循“工程师黄金守则”的工匠精神,将持续推动公司半导体硅片技术升级。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0 至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9.8 亿元、270.8 亿元、353.13 亿元, 同比增长30.1%、23.2%、30.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3 亿元、20.23 亿元、26.36 亿元,同比增长73.0%、29.4%、30.3%,实现每股收益为0.56 元/0.73 元/0.95 元,维持买入评级。
紫光学大(000526):定增有望改善财务状况 创始人拟参与彰显信心类别:公司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凯琳/王紫 日期:2020-07-15事件:紫光学大2020 上半年归母净利3600-5400 万元,同比降42.7%-61.8%。
此外,公司公告正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且第一大股东天津安特或其一致行动人拟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
疫情导致线下课程停滞数月,影响业绩。
由于一对一课程收费较高,一般在面临升学压力的初高三年级有更高的付费意愿,而尤其在临近中高 考的2 季度消课数量更多,因此公司收入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此前每年二季度收入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季度。
因此,在疫情影响下,线下授课停滞,5-6 月才开始陆续恢复,对公司营收端带来较大影响,同时成本费用端较刚性,致使业绩端产生较大降幅。
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线下恢复有望加速推进。
定增有望助力财务状况改善,为公司长期业务发展铺路。
学大教育私有化回A 时,上市公司为收购学大向当时控股股东紫光卓远借款23.5 亿元人民币。
近几年公司利润结余多用于偿还相关债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大业务扩张的节奏,目前该项债务的本金仍有15.45 亿元。
同时,债务问题带来的每年7-8 千万财务费用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使公司总体净利率低于1%,而学大教育层面净利率实际水平在4.8%左右。
若未来定增落地,将有望解决公司债务问题,带来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改善,有利于未来长期业务的发展扩张,同时提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同时,创始人参与此次定增也将增强市场对公司后续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短期关注创始人回归、公司机制逐步理顺,未来债务问题有望解决;中期关注已覆盖城市的门店加密和单店模型优化;未来长期关注OMO模式实现进一步扩张。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 年营收分别为25、35、40 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0.17、0.57、0.81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18、0.60 和0.85 元。
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 年PE 值分别为440、129 和91倍。
若单看学大教育层面,以平均5%的净利率计算,预计学大2020-2022年的净利润约为1.27、1.75、2.01 亿元;若按7%的净利率计算,预计学大2020-2022 年的净利润约为1.78、2.45、2.81 亿元。
考虑到定增改善财务状况,助力公司长期发展,上调至“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等原因导致定增被暂停或终止,疫情反复影响复课,政策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
完美世界(002624):中报预告超市场预期 新游戏驱动后续高增长类别:公司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方光照 日期:2020-07-152020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超市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公布2020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0H1 实现归母净利润12.40-12.80 亿元,同比增长22%-25%;对应EPS 为0.96-0.99 元/股;2020Q2 实现归母净利润6.26-6.66 亿元,同比增长15%-17%。
我们预计已上线核心产品《新神魔大陆》、《新笑傲江湖》、《完美世界》、《诛仙》等有望延续良好流水表现,叠加储备游戏《梦幻新诛仙》(预计2020Q3 上线)、《战神遗迹》(已获版号)等后续上线后的流水增量,精品游戏有望助力后续业绩高增长。
基于《新神魔大陆》《新笑傲江湖》等游戏流水表现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测2020/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1/31.30/37.79 亿元(调整前为23.92/29.83/36.24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96/2.42/2.92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2/26/21 倍,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游戏流水表现亮眼,精品影视剧集确认收入,助力业绩超预期游戏业务方面,已上线游戏《新笑傲江湖》(Q2iOS 畅销榜排名6-31 名)、《完美世界》(Q2iOS 畅销榜排名13-42 名)、《诛仙》(Q2iOS 畅销榜排名22-59 名)等iOS 畅销榜排名保持稳定,流水表现亮眼,助推游戏业务高增长。
影视业务方面,公司出品的《冰糖炖雪梨》、《暴风眼》、《全世界最好的你》、《三叉戟》、《月上重火》等精品剧集播放量及口碑双高,相继确认收入,为公司贡献良好收益。
坚守匠心、内容为王,新游戏陆续上线或驱动后续业绩高增长我们看好公司突出的游戏研发及运营能力,已上线核心产品有望延续良好流水表现;7 月2 日新上线游戏《新神魔大陆》(上线以来iOS 畅销榜排名6-11 名)表现超预期,有望为公司下半年贡献亮眼业绩增量;储备游戏《梦幻新诛仙》(预计2020Q3 上线)、《战神遗迹》(已获版号)、《幻塔》、《非常英雄》、《一拳超人》等已具备成功潜质、值得期待,游戏业务有望延续高增长。
影视业务2020 年在行业供需两端驱动下,有望加快去库存,迎来业绩反转。
公司参股公司祖龙娱乐将于7 月15 日在港股上市,有望为公司贡献一定的投资收益。
风险提示:新游戏上线时间推迟或流水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游戏、影视行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小熊电器(002959)2020H1业绩预告点评:业绩增长大超预期 行业维持高景气度类别:公司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慧/徐乔威 日期:2020-07-15事件:小熊电器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H1公司实现营收17.23 亿/+45%,归母净利润2.30-2.68亿/+80%-110%。
预计2020Q2单季公司实现营收9.83亿元/+76%,归母净利润1.27-1.65 亿/+77%-131%.点评:业绩增长大超预期,归母净利润有望翻倍。
收入端:公司预计2020H1实现营收17.23 亿/+45%,主要由于疫情使得消费者对小家电的需求提升以及小家电线上渠道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电商基因深厚,竞争优势凸显。
成本端:2020Hl 原材料价格指数全面下跌,处于低位。
销售费用:公司销售费率同比下降,主要由于疫情期间部分线下广告投放暂停,且收入增速高于销售费用增速。
利润端:2020Hl 归母净利润2.30-2 68亿/+80%-110%,净利率13.3%-15.6%/+2.55-4.85pct.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贡献了部分收益。
布局全渠道运营,产品创新能力强。
渠道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以线上渠道为主,建立线上/线下/出口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渗透各级市场。
公司积极获取天猫流量,并与抖音等多位KOL合作。
产品端:持续拓展新品,2020Q2 新推出空气循环扇/除湿机/消毒柜等多款新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产能端:公司产能供给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望承接前期受限需求。
品牌端:启动萌家电战略,增强品牌的用户粘性。
投资建议:小家电行业受益于疫情正加速渗透率提升,公司定位“创意小家电+互联网”,产品持续推新且渠道运营能力突出,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
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0/5.46/6.44亿,对应PE分别为46/39/33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拓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