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一天比一天热起来。
在我的眼里,夏天就是一个活色生香的“复活节”,一个五彩缤纷的“展销会”。
你看,夏蝉、蛙鸣开始热闹起来,缤纷的蝴蝶飞来飞去,婀娜的垂柳婆娑着柔媚的枝条,青油油的庄稼绿得越发可爱,山杏、蜜桃、西瓜等时令水果陆续成熟上市,满足了人们的降暑需求和口腹之欲……七月初的青海高原大地,正是樱桃成熟,采摘和品尝樱桃的大好季节。
每天上午9点半晨练结束后,我照例要和我妻子到盐庄农贸市场转上一转。
刚采摘的紫色大樱桃,在几个水果摊上摆了一溜,上面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珍珠,蓝盈盈水汪汪的,确实馋人的嘴。
“大樱桃,新鲜的大樱桃!”被商贩这么一吆喝,馋得我口水直流,再也迈不动脚步。
“哪里的?”“乐都的。
”一听是老家产的樱桃,我更想买上一两斤尝尝。
因为故乡是我走到哪里也不能忘记的情怀。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以前是不产大樱桃的。
小时候好像压根没见过比成人大拇指还要大的樱桃。
记得老家土地上,盛产的水果中排上名次的有:沙果、华擒、秋子、软儿、核桃、酸水梨、小樱桃,等等。
以前有“乐都的沙果湟源的鸡蛋”这么一说。
除了蔬菜大县的名声以外,乐都的沙果有一定名气,樱桃和其他水果却籍籍无名。
现在,乐都的大樱桃居然红了,但不知老家是啥时候引进种植了这种水果,让乐都的大樱桃这几年走进了省城的大街小巷和人们的餐桌上。
这个季节的早晚,菜市场、小区门口、马路边上,都可以看到开着电动车或推着板车,或开着卡车到处售卖大樱桃的商贩,新鲜的零售价每斤15元左右,不太新鲜的价格略低一些。
大樱桃价格不菲,味道好吃,算得上是水果中的极品。
谁见了也不会吝啬,会买上几斤,或孝敬老人,或自己尝鲜,或当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看来种植大樱桃,也是农民致富和增加收入的一个好项目。
大樱桃,还有个“洋名”叫车厘子。
知道车厘子这名字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好像七八年前,临近春节前夕,我在小桥菜市场转悠,忽然发现一种特别好看的水果,外表紫色,看上去特别新鲜,好像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似的。
让人看了疑窦丛生,怀疑夏天还“留恋着”没有走远。
“夏天早过去了,大冬天的怎么还有这种新鲜水果呢?”我问老板,老板说进口的。
这水果叫什么名字?老板说叫车厘子。
我盯着水果旁边的纸板,上面标识的价格是每斤70元,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世上还有这么贵的水果?”咋舌的同时,我从此也记住了车厘子这个洋名。
那时,不知道车厘子就是大樱桃。
现在,价格奇贵的车厘子,已经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种植落户,家乡人民还用车厘子致富和增加收入,名字也改称好听的俗名大樱桃了,这是多么让人自豪和高兴的事情啊!没想到,高兴的事情说来就来了。
“大樱桃熟了,我们采摘樱桃去吧!”七月初的一天,妻子的同学们要到乐都去采摘樱桃,妻子问我去不去?我赶紧答复她,这么好的机会,哪能不去呢?快给我报名,我也要去体验一下采摘大樱桃的乐趣,顺便还要看看大樱桃树长啥样、树有多高?怎么结果子呢!其实,采摘大樱桃是我的一个心愿。
我没有见过大樱桃树,对大樱桃树有两种猜想:一种是大棚里栽植的,一种是露天种植的。
这几年政府重视文化旅游,各地推出特色活动和旅游项目,以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我报名参加过大棚草莓采摘活动,乐趣多多,一直难以忘怀。
所以,一直期盼有双脚踏入樱桃果园,亲身体验采摘大樱桃的机会。
现在机会真的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放过,何况是去老家体验。
“樱桃采摘园在哪里?”一个小时的时辰,我们驱车从西宁赶到了约定的地点——海东市乐都区汤官营村,我们迫不及待地问询在这个村子开农家院的妻子的一个同学,他姓茹。
“在高庙镇。
”茹老板回答,并指了一下方向。
“远不远?”“最近的一家采摘园,距离这里15公里。
”吃过茹老板妻子端来的香喷喷的牛肉粉汤和花卷馍馍之后,我们打开导航提示按图索骥去高庙镇东村——那里是乐都大樱桃产地和种植基地之一,茹老板说,那里的大樱桃长势非常好,比较集中,是体验采摘樱桃乐趣的最佳去处。
车子驶下宽展的109国道,折向北面的双塔营村和湟水河上的一座大桥,就可看到高庙镇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
这是一座明万历年间的古建筑,外观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屹立在约5米高的夯土台基之上。
非常显眼的标志。
穿过高庙街道,再拐过民小一级公路,车子驶向李家乡公路。
路口就是我们去的目的地——高庙镇东村——樱桃采摘园。
把车停稳,在路边溜达。
路边上竖着好几个樱桃采摘园的牌子和电话号码。
不用介绍,路基下面的农田里就是一棵一棵的樱桃树。
树上的鲜红果子,亮晶晶的,像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笼,把我们一下看呆了。
“啊,樱桃树原来是这样的!”赶紧打电话给樱桃采摘园主人,她让我们往路边上的一个巷道里直直走就是了。
她说,她在巷道里面等着我们。
这个巷道里有几棵大结杏树,大结杏压弯了树枝,连同树枝低垂下来,伸手可以摘到,又惹得我的涎水咽了再咽……樱桃采摘园主人是一位40岁上下的女子,黧黑的面庞,微胖的身材,穿着半旧的衣服裤子,一双布鞋上带着泥土,走路带着风,说话就像炮筒子,不拖泥带水,极为干练,一看就是干惯了农家活、商品意识极强的劳动妇女。
她把我们径直领到她家的樱桃采摘园,并给我们一人分发了一个包装绳编织的塑料框子。
问:“你们要多少?”意思是我们采摘多少斤,她好心里有个数。
“要两三斤吧,我们主要是来看看……”我们照实说,因为我们住在附近的农家院,暂时还不回家;拿回农家院去主要是让大家品尝。
“这……”看到女主人脸上不悦和迟疑的表情,我们马上提高声音,“五六斤也行,今晚先带回农家院尝尝,走的时候再来买。
”不知道这理由是否充分,反正女主人再没有说什么,还和我们热情地喧起肝胆(意为拉家常)来。
“这个樱桃园有多大?”我问。
“这是3亩地的樱桃园。
”女主人回答。
“樱桃几年挂果?”“一棵樱桃种下去,得等7年才能挂果。
”“啊!这么长时间!”“樱桃不好种,很辛苦的。
”“樱桃价格高,你们收入挺不错的吧?”“采摘期短,不易存放,一场暴雨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年的辛苦也就没有了……”她指着树上像“虫眼”的樱桃说,你看看,这是前天冰雹打的,已经坏了,这种樱桃没人再要了……我看到这样的“坏樱桃”树上还真不少,一场暴雨,农民的损失大着呢!大樱桃的皮非常薄嫩,根本禁不起冰雹的击打。
我忽然记起来,这个樱桃园,还有路边上看到的樱桃园,怪不得都用一个大大的纱网把一棵棵樱桃树网在里面。
有哪种果树享受到如此待遇加以认真保护呢?除了大樱桃好像再没有。
我想,这至少有两方面的保护作用:一是可以把冰雹有效挡在纱网外面,二是防止鸟类啄食破坏。
水果里没有像大樱桃这样更脆弱的水果了。
不采取保护措施根本不行。
我们在樱桃园里边走边摘,边摘边吃,吃的肚里泛酸水,直到不想再吃了。
这里的樱桃有两种:紫色和黄色。
紫色的含蓄,黄色的鲜艳。
樱桃树外皮光滑,树不是很高,也不是很粗壮,大多比较低矮,伸手可轻易摘到。
用不着上树费力气。
这个樱桃园面积很大,我继续往前走。
“那里的不要摘!”女主人赶紧叫停。
我问为什么不让采摘几乎没有采摘过的樱桃树上的樱桃。
女主人解释说,这些作了标记的都是被收购老板定购了的,合同都已经签了。
女主人不好意思笑了笑,说,这边的也很好,品相不错,说话的同时,女主人蹭蹭蹭爬到一棵大树上,热情似火地帮我们采摘高处手够不到的樱桃。
半个小时过去了,采摘樱桃该体验的乐趣都体验了,照片也拍了,5斤多的大樱桃也采摘满了。
足有半框。
往回走的路上,忽然想起苏轼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想,我要是像苏东坡那样,如果能日啖樱桃三百颗,我也愿意做一名樱桃园主人,日日守候在这里!2024年7月6日于西宁祁万红,爱好文学,喜欢读书,喜欢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
偶有散文作品和随笔发表在文学刊物上。
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