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届泰斗级的人物——顾景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顾景舟顾景舟(1915-1996),当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他的作品工艺精湛,气质高雅,形式多样,将“工”和“艺”两者的结合做到了极致。
他把紫砂工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但是若有人问起这样一位鼎鼎有名的紫砂壶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估计没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
对于大师,人们总是离作品更近离人很远。
徐风将顾景舟的一生以小说体的形式作成了传记。
不仅用轻松生动的文字,将顾景舟原本单薄的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起来。
并在书中拉近了读者与大师的距离,进一步走进一代宗师的内心世界,真切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
徐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紫砂文化学者。
有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文学传记等著述十五种,四百余万字。
重要作品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散文选刊》转载,或被改编为影视剧。
近年致力于紫砂题材的文学书写,被誉为当代紫砂文学的领军人物。
风骨入壶·壶即风骨顾景舟的一生颇为传奇,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他的每一把壶上,都有他“不妥协”的绵绵浩气。
顾景舟出身布衣,幼时家道中落,求学中断。
为养家糊口,只得继承技艺做壶。
但与当时其他做壶人不同,顾景舟极爱看书,古文功底深厚,故其壶与其人的文人气质卓然。
整本书看完,小编对顾景舟大师最大的感触便是:其人清高、为人耿介,极具风骨。
这样的人,如今看来有些呆板而不懂得变通,但也因此顾景舟才与一般紫砂大师不同。
因为壶,顾景舟得罪的人并不少。
早先,养子燮之下放农村,“知青办”的领导放出口风,只要顾景舟肯送把壶来喝喝茶,可以让燮之提前回城。
但顾景舟就是不给。
他认为,壶,就是他的人格载体,他不可能拿它去做交易。
“知青办”的人很恼怒,不就是一把壶吗?你傲什么傲,在乡下呆着吧!如此,顾燮之一直在农村坚守,直到政府规定的照顾政策出台,他才回到顾景舟身边。
顾景舟就是这么一个不愿意低头,坚持自我又骄傲的人。
他留给徒弟们一句话:跟我的人,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
是“天选之子”,也是众多做壶人的“高山仰止”。
顾景舟不仅创造了诸多紫砂壶款,更代表了一个紫砂时代。
一代宗师·筚路蓝缕顾景舟的弟子、学生:如徐汉棠、单淑芳、周桂珍等等,如今大都成为了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
顾氏一脉,枝繁叶茂,但最初这些弟子都很害怕老师。
顾景舟颇有文人习性,律人律己都甚严,做他的徒弟,但凡有点小纰漏,毫不留情,肯定要挨一顿当头痛骂。
书中有一幅“顾景舟为弟子们制作的水平壶样板”图片,大大小小排排摊开,精细到家。
另有几幅顾景舟草图、笔记的扫描,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顾景舟的严格要求,但同时也能领悟到这是倾囊相授。
徒弟们从老师身上学得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为人处世之道。
顾景舟在紫砂壶史上的独特性,不仅仅是其壶地位之高,更是其后无人能及。
他的制壶理念,得之实践,高人一筹,早已深深契入一代紫砂艺人的心灵。
书中截取了他许多经验之语,涵盖了紫砂各个方面的知识,也蕴含着人生智慧。
无论是谁,读后皆大有裨益。
本书是顾景舟先生家人唯一一本正规授权的传记,文字凝练,布局宏观,细节娴熟。
读来别有意趣,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都被记录在册,一改读者对一代紫砂宗师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