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君想给大家讲一个“大东西”,它在宫殿园林里最是常见,咱们每个人都摸过它,靠过它,骑过它,也许当你快要落水时,它还“救过”你,哎!可就是没几个人能正眼瞧瞧它,殊不知,咱们古代的工匠们在“做”它的时候,是倾注了很多心血和讲究的!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它:最最不起眼,也作用最最大的——石栏杆!“石栏杆,你叫土了!”现在咱们都把这样的栏杆(如下图)简称为“石栏杆”。
其实啊,这叫法完全把它叫土了!人家以前的名字特别高大上:据史料记载,这栏杆最早时叫“阑干”,横木叫“阑”,纵木叫“干”(如下图):汉朝时,它的名字一下就漂亮起来,叫“棂槛”、“轩槛”。
宋朝时,又改名叫“钩阑”。
是不是一个比一个文艺清新呢,反正都比“栏杆”好听吧。
“石栏杆,部件真多!还可以用它来判断建筑物的年代”这钩阑一般建在须弥座上,宫殿园林里非常多,它既美观,又有维护作用。
到了明清,它的名字一下就变土了,即现在我们常叫的“石栏杆”。
石栏杆一般由三大部件组成(如下图)栏板、望柱和地袱。
再仔细点,大家看看,这石栏杆的每一个部件都很讲究:望柱的上面一般有一雕饰,有莲瓣柱头、云纹柱头或者是小狮子,小圆球等。
而栏板上更是讲究,一般有这个东西:大家看它长得像不像观音菩萨手里拿的玉净瓶呢,它上面还覆盖着一朵荷叶。
其名称——荷叶净瓶!这小部件可了不得,它是清式建筑的一个代表,要判断一个石栏杆是不是清朝的,看看它有没有这个荷叶净瓶的雕饰就能猜出个三二一来。
最后,要判断一个石栏杆的年代,还可以看这里:这个部件一般位于石栏杆的前端或尾部,它中间为一鼓形,两端围着大云朵,远远一看,就好像云朵们“抱”着个鼓,所以它取名叫“抱鼓石”。
这部件在唐宋时期遗留的建筑物里都找不到,而且宋《营造法式》里也没提到它,倒是清朝的《清式营造则例》说了它,所以可以粗略断定,它是清式栏杆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