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卖家电的造家电为何都没好下场?》文章段话是这么描述的“这些年来,集中在最近20年间,卖家电的商家开始转行造家电,普遍结果就是“没有好下场”:就是赚点小钱,却引来市场和用户的非议。
原因是什么?有商家能打破这一定律?” 我作为一个从业十二年的家电人,内心依然对家电的热情不减、内心执着。
也在迫于生活的压力转型在做家电自媒体行业,对于自媒体我满怀信心,也尝试着从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逻辑里面学习到:“博弈论计算机模拟试验中,重复对方上一次的动作,最终得分最高”,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我开始全网搜索对标账号,认为只要“抄”的好,成为一个大V的日子应该指日可待。
我开始整理素材,全网分发,用“学习”来的理论,每两个小时我就看一遍后台数据,每看一次内容就扛不住的被打击一次(截止写这篇文章的的时候,还是5人观看)。
我猛然醒悟,我犯了一个比较致命的失误,就是信息“滞后效应”,大家已经看了千万遍的理论,你再发一遍,平台和人群都不喜欢,肯定是没有流量的。
我苦思冥想怎么才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赛道,消费降级到底是不是真的影响我们的阅读和消费?我就开始打开好久不登陆的淘宝,搜索“家用空调”,出现的眼前的类目也确实让我很震惊,1000左右买个空调你敢相信吗? 同时让我震惊的不止是价格,同时更多眼花缭乱的品牌,松岛、西冷、华蒜、小艾、月兔、鑫松杨、籽米、冰熊、七星、东宝、雪花空调、金立空调、三凌空调、申花空调等等细数下来也近30个。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有个消费者打电话告诉我,买个“三菱”空调只需要1000多,我当时还较真,原来真是“三凌”,李鬼李逵我也是傻傻分不清。
只能感叹中国“质”造的强大!文章不定时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