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吴家花园居住了六年,期间他的党组织生活在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党委副书记伍辉文和常委刘子正经常与彭德怀接触。
伍辉文、刘子正从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具体情况。
彭德怀为人坦荡直率,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他注重大局,严于律己,能够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他对组织非常重视。
他勤奋学习,勤劳朴实,平易近人,关心群众,没有架子。
不论是谁去看望他,他都会亲自送到门外。
这些优秀品质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子正多次向笔者谈及他与彭德怀的接触情况。
他在1981年5月14日写信给伍辉文,约其联名撰写回忆彭德怀的文章。
伍辉文在16日约石民等知情人回忆,并将党校保存的与彭德怀相关的材料交给石民整理。
18日,伍辉文回信给刘子正,并附上石民整理的材料,嘱咐称:“给你提供的材料哪些可用,哪些在公开发表时不宜用原话,我也没有考虑好。
我看是否有这样一点须注意一下,即不影响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但由于刘子正在“文革”中受到康生的迫害,迟迟未能完成文章。
现在将二人谈及的情况,选择适合发表的部分进行综合整理,以满足他们的遗愿。
1959年9月底,彭德怀搬到北京西北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
彭真、杨尚昆、安子文等人专门把中央党校的党委常委找到吴家花园,布置和交代。
彭真要求党校帮助彭德怀学习读书,尤其是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彭真还要求他们帮助彭德怀制定学习计划,处理问题。
杨尚昆嘱托说,彭德怀今后的组织生活在党校,看文件和生活问题由中央办公厅直接管。
安子文说,彭真同志希望他们帮助彭德怀读书,清理思想,要热情对待他。
伍辉文提议刘子正负责联络任务,并得到了杨尚昆的同意。
彭真叮嘱刘子正多照顾彭德怀,彭德怀的党组织生活也在他们那里进行。
中央党校党委常委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
大家一致表示要帮助彭德怀学习读书,制定学习计划。
会上选定两名教研室的同志担任彭德怀的学习秘书,帮助他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决定定期去看望彭德怀,关心他的情况。
这项任务落在伍辉文的肩上。
刘子正已被确定为联系人,他经常去看望彭德怀,了解他是否有问题和需求,并及时向中央汇报。
刘子正竭尽所能地照顾彭德怀,在不干扰他的学习和休息的前提下,经常去看望他。
他们的交流使刘子正对彭德怀的品格更加钦佩。
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小院,环境相对荒僻。
彭德怀的屋内简单布置,只有一套沙发和几把凳子。
彭德怀不喜欢花草,和警卫人员一起在院内种了些庄稼。
他还种了一些瓜果和水稻,并在院内挖了个鱼塘。
他的生活习惯也是以劳动为乐,他和刘子正一起干活,相谈甚欢。
1961年8月,伍辉文和刘子正去看望彭德怀,带了些桃子给他。
他们见到彭德怀正赤脚裤腿挽得很高在池塘边劳动,便一同加入。
彭德怀介绍了他们自己种植庄稼的情况,并说他希望能改善警卫班同志的生活。
彭德怀对刘子正非常坦诚,抒发一些郁闷,而刘子正也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并给予安慰。
彭德怀对刘子正的真诚和理解非常满意。
彭德怀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他经常与附近群众交谈,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他还会邀请基层干部到自己家里聊天,向他们展示电视。
他会亲自到农民家中吊唁和接送医生。
他还为邻居买了电线杆、电表和电线,让他们都能够使用电灯。
彭德怀一直想走入社会,亲身了解基层情况,修正自己的看法。
他计划去湖南和太行山老根据地进行调查研究。
但在听了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后,他觉得时机不合适,决定暂时不去。
他表示自己不能在整社期间去,因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他还表示,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寄生虫,而是想做一些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情。
刘子正对彭德怀的人品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深感敬佩。
他们的交流使刘子正对彭德怀的品格越发钦佩。
刘子正把彭德怀的品格作为终身学习的目标。
刘子正在离开中央党校前去看望彭德怀并向他道别,表达了自己对彭德怀坚持实事求是和维护真理精神的学习目标。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子正得知彭德怀受到迫害和他的不公正待遇后,感到非常悲伤,长叹一声:“历史将还他以清白!”在彭德怀的名誉得到平反后,刘子正如释重负地说:“老革命终于可以平反昭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