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司登(03998.HK)因创始人减持事件,引发市场关注。
7月3日上午,波司登发布公告称,由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及控股股东高德康全资拥有的盈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盈新国际)已与配售代理摩根大通订立大宗交易协议,拟按每股4.31港元的价格,配售持有的公司4亿股。
配售事项顺利完成后,高德康附属公司将套现超过17亿港元。
受此消息影响,波司登股价在7月3日迅速低开,收跌15.93%,市值蒸发超80亿港元。
截至7月5日收盘,波司登股价报4.08港元,总市值448.5亿港元。
创始人高德康背后有何故事,波司登这些年业务发展情况又如何?都成为了市场关注重点。
第一部分:高德康的创业之路波司登的故事,要从创始人高德康的八台缝纫机开始讲起。
1952年,高德康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一家几代都是裁缝,1975年,高德康也来到上海石库门学习裁缝技术。
1976年学成之后,高德康返回家乡,组织当地农民和他一起成立了一个小缝纫组,当时的高德康只有八台缝纫机和一辆永久自行车,创业之路也由此开始。
裁缝店发展几年后,时间来到1980年,高德康正式成立山泾村服装厂,从缝纫组变成了工厂,为上海一家工厂生产罩衣等产品。
1984年,高德康首次接触羽绒服加工,他开始敏锐地嗅到了这个行业市场的巨大潜力。
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高德康决心制作自己的牌子,成立了江苏康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改为波司登股份),并注册了“波司登”品牌。
图据波司登官网波司登羽绒服问世后,在行业内,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投放都做了不少创新。
比如,1995年波司登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打出广告,广告语为“波司登给你亲人般的温暖”,当年波司登的销量也一跃成为全国第一。
此后几年,波司登连续蝉联中国羽绒服市场第一,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羽王”。
2007年,波司登趁势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羽绒服第一股,也标志着企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从巅峰到低谷虽然成功上市,但由于羽绒服受季节限制比较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的想象空间。
于是在2009年,波司登正式推出四季化产品,通过迅速收购或自创等方式,业务不断扩大,涉及男装、女装、童装、校服等多个品类。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波司登以不高于6.5亿元现金的价格收购了江苏康博制衣,成立“波司登男装”品牌。
2011年又在此基础上孵化出高端男装品牌威德罗。
女装方面收购了美国潮牌洛卡薇尔(Rocawear)的大中华区业务、创立瑞琦,并成立休闲品牌摩高、收购兰博星童装公司。
羽绒服业务方面,波司登当时也较为激进。
从2009年开始,波司登进行疯狂扩张,到了2012年,波司登的门店数达到14000余家,一年内增长店面近5000家。
不过危机也很快降临,一方面在非羽绒服业务上,波司登缺乏相关的运营经验;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分散,对波司登羽绒服业务而言也削弱了竞争力。
最终,波司登开始陷入困境之中。
财报来看,波司登在2010财年开始,营收增速开始放缓。
到了2014财年,销售额82.38亿元,同比下跌11.7%。
此后营收持续下滑,到了2016年财年,总营收仅为57.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