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汉语独有的魅力。
成语一般都有其来历,或来自于经典、或来自于历史故事、或来自于传说,语言精练,内涵丰富。
所以,这也使我国的成语库非常丰富,其中带有数字的成语,也是一大特色。
但成语在流传过程中,有的意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只知其现在的含义,已忘了其本义或其中所含的故事。
本文将解读一些成语中的数字秘密,与大家一起欣赏中国成语的魔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里的一人,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
刘安喝了丹药,成仙升天,他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现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一鸣惊人:是齐威王的故事。
他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鸟,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台二妙:二妙指的是两个人。
晋代河东安邑人卫瓘与同署的尚书郎索靖都擅长草书,被当时人们称为“一台二妙”。
比喻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
二桃杀三士:三士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相国晏婴设计用两个桃子把三个人都杀了。
比喻借刀杀人。
三茶六礼: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比喻明媒正娶。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泛指封建礼教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
三亲六眷:三亲:父母、兄弟、夫妇。
六眷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家人亲戚。
泛指亲戚故旧。
朝三暮四:这里的三、四指的是果子的数量。
出自《庄子·齐物论》,有个养猴人说早上给猴子们吃三个果子,晚上给 四个,猴子就很生气,后来一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3个,猴子们就高兴了。
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三从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是旧时封建社会压迫和束缚女性的所谓道德规范。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四大指地、水、火、风四大。
比喻世界上一切都是空幻的。
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时八节:四时:春、夏、秋、冬。
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指一年四季中各个节气。
五味俱全:五味:酸、甜、苦、辣、咸。
形容调味齐全、合适。
五毒俱全:五毒:蝎、蛇、壁虎、蜈蚣、蟾蜍。
比喻作恶多端、干尽坏事。
五谷丰登:五谷:指稻、麦、豆、小米、高粱。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五体投地:五体:是指双膝、双肘和头部。
比喻钦佩、崇拜到极致。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比喻事物内部的情况。
六亲不认:六亲:天、地、君、亲、师、友。
指不认自己的亲属,无情无义。
六根清净:佛家用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意思是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
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六畜不安:六畜:牛、马、羊、猪、狗、鸡。
比喻全家都不得安宁。
六神无主:六神:古时指主宰心、肺、肝、脾、胆、肾的神。
指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六韬三略:《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为姜子牙所作。
《黄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为黄石公所作,指泛指古代兵书或用兵的计谋。
七窍生烟:七窍指人的双眼、双耳、双鼻和口。
形容极为气愤或十分焦急。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七次抓住孟获,又放了七次。
比喻善于运用计谋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生、死和耳、目、口鼻之欲。
泛指人的 各种感情和欲望。
七青八黄:古人认为金制品含金量70%即呈青色,80%即呈黄色。
七八为含金量。
泛指金银钱财。
八斗之才:谢灵运说,天下才共十斗,曹植八斗,我一斗,其他人一斗。
比喻极高的才华。
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
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关系。
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八门五花:原为古代行军打仗时的两种阵法,五花指五行阵,八门指八门阵(八卦阵)。
比喻事物的花样繁多或变化莫测。
九五之尊:“九五”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