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中国十三朝千年古都,也是全国的文明城市。
近些年来,西安心羽家园、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学校、白鹿原太阳村创办人常向阳、张笑强、张淑琴带领志愿者助力关爱特殊儿童的服务受到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慈善公益报、华人头条等众多媒体点赞报道,红马甲温暖古城西安关爱特殊儿童的故事传天下。
心羽家园帮扶2340多名大病儿童“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今年春节,《人民日报》《慈善公益报》、新华社、央视新闻频道、央视军事频道、中国之声、光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三农发布等中央媒体及各省市电视台等多频道、多频次聚焦古城西安的“常妈妈”常向阳带着千名志愿者帮助大病儿童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
“在西安有一个‘心羽家园’,它和西安市儿童医院仅一路之隔,专门为大病困难患儿及家属免费提供吃住。
今年52岁下岗工人常向阳是这所心羽家园的创办人,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常妈妈’‘。
六年多的时光,2000多个日日夜夜,常向阳创办的这个‘心羽家园’没有一天关门,上千个异地就医的患儿家庭在这里感受着西安家的温暖。
”今年 1月21日,CCTV新闻频道以《免费吃住 给大病困难患儿一个“家”》为标题,通过记者的镜头和生动的画面,报道了“中国好人”常向阳6年多无私帮助2340多名患儿的感人事迹。
长达25分钟的新闻节目,通过采访常向阳、家园患儿及家长、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等群体,将常向阳及家园的点滴善举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感动了无数人。
《人民日报》“暖文热评”专栏文章《微光成炬 温暖你我》中写道:“常向阳的善举让更多人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凡人善举能汇聚成社会暖流。
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英雄可以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
当凡人微光聚成火炬,照亮的是整个社会,温暖的是每个人的心灵。
”不久前,中国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Momma Chang"provides free home to families with sick kids in Xi'an》(《“常妈妈”在西安为患病孩子家庭提供免费的家》),让很多外国朋友认识了中国好人“常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央媒集中报道常向阳的故事以来,众多观众、读者、网友点赞、评论、转发相关节目、文章,表达出对“常妈妈”的敬意,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也将心羽家园的动人故事传播到国内外的四面八方。
常向阳很感谢社会各界对心羽家园的关注和支持。
她说,来这里长期服务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每年200平方米的5万元的房租费是西安市慈善会捐交的;今年春节期间,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副会长张文亮带着10万元的款物前来看望慰问孩子们;今年三月,在省慈善协会召开与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座谈会上,陕西鸿润集团董事长王世春和盛世药业集团董事长吴芳被常向阳带领志愿者创办心羽家园的故事感动,当场表示各捐赠20万元给予支援。
西安心心特殊儿童中心学校培训10000多名特殊儿童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学校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笑强带领志愿者于1999年创办。
是西北五省最早的一所专门针对自闭症及其它智障儿童进行早期培训教育的学校。
学校现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国内外通行的ABA教学法和台湾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对每一个孩子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个别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培训的内容涉及生活自理、语言、大运动、精细、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
今年 5月27日,省慈善协会2024年庆“六一”送爱心慈善联合大行动启动暨款物捐赠仪式在该校举行。
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徐山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理、陈再生、刘维隆,省政协原副主席陆栋,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出席,并向该校捐赠关爱资金及物资价值38.4万元。
其中,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省慈善协会捐赠款物10万元;深圳振兴陕西促进会联络秦创原(广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捐赠大米、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价值5万元;陕西埃迪蒙托居用品有限公司捐赠80套床上用品价值2.8万元。
仪式后与会领导走进各个教室看望孩子们。
据了解,近年来,虽然不时有爱心企业和千名省慈善协会爱心大姐等志愿服务队和西安市志愿者服务队为学校提供捐助和服务,但为了有效补充经费,锻炼提升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张笑强尝试带领孩子们踏上“创业之路”。
从2014年开始,张笑强便与孩子们携手开启了手工制作灯笼的征程。
尽管拼接灯笼骨架的步骤相对简单,但对于这群特殊孩子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虽然时常面临返工的情况,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
售卖灯笼的第一年,孩子们共制作了4万多个灯笼,获得4000多元的收入。
此后,在志愿者们的支持下,孩子们所制作的手工红灯笼连续多年在西安大唐芙蓉园新春灯会等重大活动上亮相;连续8年参与了由柯尼卡美能达主办的全国性绘画比赛,先后斩获前五名和前十名的好成绩。
在过去的25年里,学校致力于为全国24个省市的逾10000名智障儿童和孤独症患儿提供培训服务。
这些儿童在智力、语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
这家特殊学校受到央视、《慈善公益报》等中省市众多媒体的关注追踪报道。
2003-2006年连续四年被央视做专题报道,央视海外专题部专程对学校做了专题片,在海外频道播出后,引起十多个国家华裔的关注。
白鹿原太阳村关爱服刑人员儿童10000多名一部闻名遐迩的《白鹿原》让多少人对这片原上高地心驰神往,而这里还有一个名扬中外的太阳村,也散发着不啻于文学的光辉,它温暖着一群服刑人员的孩子。
如今在白鹿原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从陈忠实文学纪念馆到太阳村,古老而传奇的土地上正在获得新生,而这些无辜的孩子,敏感和脆弱的心灵也被小心翼翼地重建年近八旬高龄的张淑琴带领她的太阳村志愿者们,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她当过知青,做过赤脚医生;她写的书、编导的电视电影获过全国“文学奖”“女作家奖”“白鹤奖”“金剑奖”等多个奖。
她拥有一级警督警衔,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她被央视推为“东方之子”。
此外,还有众多社会职务,但她最为人所熟知的头衔是——“丐帮帮主”。
她就是西安白鹿原太阳村的创办人村长——张淑琴。
1996年时年48岁的狱警张淑琴和她的伙伴们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无偿代教代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太阳村。
走进白鹿原太阳村,租来的16亩场地中间地带种植的是树木和花草,周边依次是2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和550平方米的两座平房住室,一座是500平米的两层的综合房,设有音乐室、绘画室、国学室、舞蹈室等教室和厨房及餐厅。
但无论是孩子的住室、灶房、教室,还是活动场所,设备虽然简陋但很齐全,都很有序,整洁卫生。
这个村现有孩子48名,最小的孩子7岁、最大的孩子18岁。
这些孩子分别在附近的小学、中学就读。
另有部分大孩子分别在市区的大学、中专、职业学校、高中上学。
这些特殊的孩子,是张淑琴和她的志愿者们接收来自陕西及周边省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28年来已从该村走出1000多名特殊的孩子,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已结婚成家,其中,从太阳村走出的孩子文龙还成了雕塑艺术家。
尤其是得到太阳村救助孩子的父母90﹪都减了刑,出狱的人员也没发现再次犯罪。
如今张淑琴在陕西、江西、宝鸡陇县设有三个太阳村,曾经还在河南、北京、青海、辽宁、上海等省市区建立了12个这样的儿童村,目前共有在村的孩子200多人,先后救助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超过万名。
四处化缘的“丐帮帮主”张淑琴老人,因救助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备受社会各界的称赞,全国近千家媒体采访报道,仅央视《新闻直播间》《面对面》《乡约》等栏目采访报道多次。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蒋正华,中国司法部原部长肖扬,中华慈善总会原会长阎明复、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陕西省慈善协会等曾大力支持张淑琴的慈善行动,并堪称她的善行义举是中国慈善界最出色的典范。
西安太阳村依靠的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
其场地是租来的,房舍和设备是爱心企业捐建及购买的,生活食品是爱心人士捐送的,孩子的照料也都是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来服务的。
据武海利介绍, 20多年来先后有100多个志愿者团队关注太阳村,目前,每周都有志愿者团队和社会爱心人士来看望孩子,并都带有物品,有送“米面油”的,有送水果食品的、有送钱的,也有来给孩子上课和做心理辅导的,还有和孩子一起联欢一起劳动的。
以周末为最多,最多的一天来了8个志愿者团队达100多人。
太阳村的故事感动了众多的爱心人士。
这些年来,面对一拨又一拨来来去去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为这个村,陆续提供了资金和物资的帮助。
他们当中,加拿大及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瑞士诺华制药、世界童年基金会、上海格兰富水泵、西安润基地产、融逸地产等为太阳村捐建爱心小屋及儿童活动室,陕西天石实业和陕西隆通实业等公司捐建教学餐厅综合楼。
尤其是西安高新区众多企业创建的太阳义工社与“太阳村”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目前这个义工社每个周末有人去帮助服务,每年都筹集款物助力太阳村的建设。
瑞典王后西尔维娅、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比利时安特卫普省省长、美国德比中学师生等国际人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明星---葛优、徐帆、周迅等为太阳村捐款捐物,看望孩子。
陕西省慈善协会十分关注太阳村。
1996年会领导为太阳村开村剪彩;随后省慈善协会三线战友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支省直属志愿者团队前往太阳村,为孩子们捐款捐物并服务;2016年5月,省慈善协会与太阳村合作,把太阳村和社会上的流浪的服刑人员子女纳入三大节日《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来做,为太阳村的发展助力。
“ 三大节日”关爱活动是省慈善协会实施20多年的传统慈善项目。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把关爱特殊儿童列为该项目的重点来抓,并多次深入特殊儿童机构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孩子们。
吴前进对常向阳、张笑强等带领志愿者创办关爱儿童家园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说,“这几个家园克服种种困难,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办到了人们的心坎上,这种面向基层,面向弱势群体,面向急需帮助的人来做慈善,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让我们很感动,令人敬仰!要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慈善典范,大力宣传推广。
省慈善协会要继续关注特殊儿童项目的实施,帮助家园的建设,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为特殊儿童们撑起一片蓝天。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强 梁俊杰通讯员 胡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