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鱼进窝,首先要打窝”,这反映出钓鱼打窝的重要性。
窝料的品种并不多,一般为:玉米、高粱、小麦、大米、颗粒窝料这5种。
其中玉米最常见,是钓大鱼中使用最多的窝料。
有些钓友说:“鱼类爱吃玉米的原因是经常吃得到”,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谣言罢了!因为绝大多数水域内的鱼类,根本吃不到玉米!如果野外钓鱼的时候不使用玉米的话,很多鱼类一生也吃不到玉米,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玉米的来历说起。
玉米的植株高大,鱼类怎么可能吃到?首先野生鱼类很难接触到玉米野生鱼类很难接触玉米,这要从玉米的植株说起,玉米的植株高大,高度达到1-4米,玉米棒离地面也有1米多的高度。
这么大的高度即使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很难浸泡到玉米棒的高度,鱼类不可能跳起来吃到玉米。
1)、玉米的苞叶、玉米棒外部有几层苞叶,这些苞叶紧紧包裹玉米棒,我们煮食玉米的时候都知道,想要撕开玉米的苞叶并不容易,鱼类根本撕不开玉米的苞叶,这种情况下鱼类怎么吃到玉米?2)、玉米几乎不会脱落、有些钓友说:“高粱、大米、小米会脱落,然后随水流进入水内,被鱼类吃到”。
但是玉米很难脱落,即使人为把玉米从植株上掰下来都很困难。
光头在玉米成熟后去掰玉米,不用力根本掰不下来,所以玉米自动脱落的几率很小。
脱落的机会小,鱼类怎么可能吃到?3)、玉米棒价值大、种田人也不允许玉米脱落,因为玉米棒很大,一根玉米棒上面的玉米在半斤左右,甚至半斤以上。
颗粒在600-800粒,价格不菲,这么多的玉米谁舍得让他自动脱落?即使脱落后也会从新捡起,野外环境下玉米几乎不可能进入水内。
玉米棒的价值很大,没人丢弃小米、大米、高粱由于颗粒比较小,苞叶也并不密实,在收割的过程中很容易掉落,或者过于成熟后,也会自动脱落,脱落后随着水流进入水内有可能被鱼吃到。
但是玉米的话几乎不可能,因为玉米植株高大、苞叶密实、价值高。
所以说鱼类根本接触不到玉米,何谈经常吃玉米?其次鱼类爱吃玉米的原因不是经常吃,原因有3点野外环境下鱼类很难吃到玉米,并不是喜欢吃玉米,它吃玉米的原因,只是对于谷物的偏爱罢了,也可以说只是本能,原因有3点。
1)、岸边种子掉落入水、水边由于空气潮湿,泥土湿润,给植物生长带来了生机,水边草木丛生,并且种类繁多。
除了冬季外,春季、夏季、秋季都有水草、树木开花结果成熟,这些成熟的种子难免掉落入水。
掉落入水的种子品种繁多,数量可观,鱼类食用这些水草或者植株的种子。
这些种子千奇百怪,味道相差很大,并没有固定的味型,但是也逃不出鱼类的觅食,玉米对于鱼类来说,不过是一种种子罢了。
2)、水草的种子掉落入水、水域内的水草有些有种子,比如:水榕,椒草,金鱼藻等靠种子繁殖。
有些没有种子,没有种子靠孢子繁殖,比如:苔藓、藻类等。
有种子的水草开花结果后,随着种子的脱落,鱼类在水底能够轻易吃到,并且绝大多数水草的种子被鱼类食用,只有少部分种子能够繁育下一代。
3)、鱼类的食性、水域内的鱼类按照食性来区分的话,杂食性鱼类和草食性是最多的。
这些鱼类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有咽喉齿(鱼类咽喉内的两个大牙齿)。
咽喉齿能够帮助鱼类切割和磨碎食物,比如:鲫鱼、鲤鱼、草鱼、鳊鱼等。
它们的食物组成很广泛,不管小型昆虫、虾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而植物的种子也是它们的主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