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玩市场在保定出现的也比较早,清朝末年保定的古玩市场在紫河套城隍庙一带,后来又搬迁到了西城外的小集街,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才迁到现在的关岳行宫古附近。
也就是保定人常说的力高古物交易市场。
现在的古玩市场虽然平时工作日也有个别摊位在卖东西,但是大部分商贩都是周六日上午才出摊,所以人们也都习惯周六日来逛古玩市场。
一般都是周六比周日更热闹些。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周日更热闹,但经常来这里逛的人都会周六挺早就过来看看,因为每周在这个市场上新出现的好物件是有限的,只有来的早才能抢到手。
今天周六,天气不太好,市场上的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
去年一整年古玩市场的生意都不太好,疫情影响外地的商贩进不来,而且学校也都封闭管理,学生们也都出不来。
去年年初的时候受疫情影响古玩市场关停了一段时间。
好不容易疫情好转了保定又要创城,又关停了一段时间。
等保定创城结束终于可以开市了,结果没等来年底销售旺季却等来了省会疫情爆发,好吧,继续关停市场。
今年过完年又过了一段时间疫情稍微有些好转,古玩市场才又一次开市。
但是人还是挺少的,很多外地的商家来不了,有些本地的摊主也嫌现在市场人少卖不出去货,也不愿意来摆摊了。
不过今天又看见几个新摊,一问才知道都是以前在北京摆摊的,这段时间北京开会,所以才临时来保定摆两天。
周边的店铺也在周六日在自己店门口摆上摊位卖石头的,每一块都挺漂亮。
是个新摊位,以前没见过。
文玩古董,玉石饰品假山西南侧的这个卖皮带的摊位时间已经挺长了。
手工制作的纯牛皮皮带,可以买成品,也可以现场定做,整张牛皮现场切割。
葫芦,手串,核桃假山西侧的这个卖旧东西的摊是从去年开始摆的。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每周都能拉来一车旧货,虽然几乎都是垃圾级别的,但也都能从里面挑出几件不错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便宜,这些东西都是摊主当垃圾的收来的,所以也就都便宜处理。
有一次我花几块钱在这里淘了一个小物件,然后以十几倍的价格在咸鱼上出手了。
还有一次他这个摊刚摆出几十个背包,就被旁边的一个摊主以5元一个的价格全部买走了,然后就在边上以10元一个的价格很快也卖完了。
西北角路边的这个摊位卖的东西挺杂的,也有好东西,但性价比不高。
假山西北角有一个经常摆摊卖电料的,东西价格不贵,当然质量也不敢恭维。
这个摊位来的时间不长,卖一些民俗老物件的,一般都是几十年的东西,算不上古董,但都是些货真价实的东西,如果价格合适也值得入手。
以前这个位置有一个卖电钻角磨机的,今天没看到,这个厕所旁边以前还经常能看到一个卖包的摊和一个卖药的摊,这次也没看到。
北边靠路边的这排都是卖古董和老物件的,其中有俩摊有时候也会低价卖些老物件,值得看看。
厕所门口东侧有俩卖旧东西的,东西质量不好,价格也便宜。
假山东侧有一个卖腰带和和数据线收音机的摊位,还有一些卖衣服的一堆旧工具,要价有点高旧书 ,古玩现场写扇面,画画一堆碎瓷器卖针的,不知道为什么叫苏联大眼针二手房数码设备,性价比还可以一些二手日用品,价格都不贵瓷器,字画这个摊主家是徐水的,每周六日开着三轮车带着老伴来保定摆摊。
他这卖的基本上也都是些旧工具和日用品,价格不算贵。
有时候会卖一些部队仓库处理掉的旧货,比较难得。
由于岁数比较大了,他和他老伴都不会是用智能手机,平时的二维码收款,都是到他女儿的账户上。
经常抱怨女儿收到钱不给他们。
这个摊时间也挺长了,主要卖一些二手工具,以前这个摊位在关岳行宫牌坊东侧,这两年才搬到广场东侧这个位置。
摊位积大,东西也特别多。
东西价位适中,算不上便宜。
摊主说话直,一般不讲价。
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摊卖一些水暖装修配件,也是这的一个老摊,价格不算贵关岳行宫的东墙根下的这一排一般都是几个老头在这摆摊,卖一些便宜的旧货,一般价格都不贵。
其中有一个特别好玩的犟老头,喜欢跟人抬杠,经常跟顾客吵架,平时跟人说话喜欢说一些文革时期的口号,而且话还特别多,特好玩。
一些旧铜器,这个摊上的东西价格偏高一堆旧东西广场西北角台阶下边的的这个卖鞋的这个小哥已经在这摆摊好多年了,每周都会在这里摆摊,都是一些大品牌的旧鞋,便宜的几十块,贵点的二三百元。
各种葫芦,据说保定人喜欢玩核桃,天津人喜欢盘葫芦。
几个旧书摊,旧书籍是古玩市场比较重要的类目,好多人来逛古玩市场都是为了淘旧书的。
旧书比较多,摆放比较乱,要想淘到好书必须要有耐心。
饰品,日用品木雕,实木手把件,做工都挺好,手感也不错在古玩市场摆摊是需要交摊位费的,包年的话,根据摊位位置以及大小的不同一般一年租金一两千元左右。
包月的话一个摊位一般都是二三百左右。
有些散摊按天交费,一般一天十块或二十块钱。
现在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有的摊位摆一天都挣不够一顿饭钱。